《虞美人》课堂实录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1-24  | 
 
 
 《虞美人》课堂实录 
  
 
 
东方雪  
 
投影呈现:故都金陵的画面  
一、引  
师:同学们想不想听故事。  
生:(小声)想。  
师:这“想”的声音不够“响”嘛!  
生(大声):想!  
师:好,那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历史故事。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不是一个欢乐的故事,而是一个悲伤凄婉的故事。我要求大家在听读的过程中,能把听到的内容在脑海里转换为形象的画面。我也相信大家都是出色的摄影师,一定能完成这个任务。下面,让我们开始——  
(课件背景音乐。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师(深情地):一个细雨蒙蒙阴云低垂的早晨,一座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佛,他拜过了;契丹,他也求过了,眼见着亡国被俘的命运是逃不掉了。在这花园般美丽的古都金陵即将沉陷于敌国铁蹄之下的时候,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风流天子,缓缓地站起身来,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那件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辱骂声中,一路呜咽,北上东京。紧接着就是被囚禁,只能日夕以泪洗面。虽被封为“违命侯”,但最后的命运还是在他过完41岁生日的那天晚上,面对一弯残月,他慢慢转过身去,远眺南方他那无法看到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整理这多年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请问,他是谁?  
生:李煜。  
师:对,他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  
(投影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 词人  
信仰:佛教  
师: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  
(投影呈现:江水图。《虞美人》全词内容。)  
二、读  
师:学习课文先从诵读开始。先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首词,其他同学在听读过程中,要注意比较,然后评析谁朗读得更好。  
一男生、一女生诵读。  
师:他们读得怎么样?  
生:赵楠读得声音洪亮,韵律清楚,好象感情太高亢了,这不大应该。陈露的感情处理好一些。  
师:应该什么样的感情?  
生:低沉、凄凉,在声调上有曲折。  
师: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评价吗?  
生:我觉得他们读得都不好,重音上只处理好了最后一句,前面的读得不怎么样?  
师:依你说,应该怎么处理?  
生:我觉得这几词要读好:何时、多少、又、不堪、应、只是、几多。这些词特别能表现诗人的内心痛苦的世界。  
师:你再来试试读读。  
生:(读)  
师:大家说刘欣读得怎么样?  
生(齐):好。  
师:刚才刘欣在读的时候,一张一弛,一顿一挫,好象把我也带入到那个忧伤的世界了,这才是入情入境、高质量的诵读。还有没有同学向他挑战?  
生:我想试一下。  
师:来,先为勇敢的挑战者鼓掌!  
生:(读)  
(学生再次鼓掌)  
师:怎么样?  
生(乱):比刘欣更好!棒!  
师:汪晓雨不愧是年级诗歌朗诵大赛的冠军,不过老师我今天也向向他挑战一回!  
生(齐):好!(鼓掌)  
师:我可是有备而来的,备好了音乐,我读完后大家再实事求是地评价,不要因为我是老师就给我面子,也不要因为我是老师就不给我面子。  
生:(笑)。  
师:(配乐朗诵)  
生:(掌声)  
师(见一学生举手):你说——  
生:老师读得很投入,不过普通话还不是很标准。  
师:恩?  
生:“玉砌”的“砌”老师读成了“切”。  
师:谢谢纠正。大家认为我比汪晓雨读得好的,举手!  
(只有6个人举手,全班42人)  
师:看来我是没希望超过她了,大家可要好好练练,争取超过她,有没有信心?  
生(乱):好!没问题!  
师:来,咱们一起背一遍,背诵的时候争取眼前能浮现出词中的景象。春花34——  
生:(齐背)  
 
三、议  
师:要朗读得好,必定要把握全词的情感核心。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生(齐)愁  
投影呈现:放大“愁”字,字色由黄变黑  
师:大家说说李煜的愁有哪些。  
投影呈现问题:李煜的愁  
生:国家灭亡  
师在黑板上书写“国家灭亡”。  
生:还有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师在黑板上书写“离开君主宝座的失落”。  
生:没有了妻妾的幸福。  
师:恩?  
(众生笑)  
生:至少没有了家庭啊,家已经支离破碎了。  
师:这才象话。(在黑板上书写“家庭支离破碎”)  
生:对往事的怀念,或者说是那个岁月流逝,自己的命运越来越差。  
师在黑板上书写“感时伤怀”  
师:差不多了,我自己思考的答案,跟这几位同学说的差不多,看看——  
投影呈现: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师:这层层叠叠的铺天盖地的“愁”接踵而至,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师:好。这“剪不断,理还乱”无限忧愁,虽然真实存在,但毕竟过于抽象。我们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么,问问大家,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投影呈现: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愁情”的?  
生:选取典型的景物,如春花秋月表达忧愁。有意境。  
师: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能直接表现愁情吗?  
生:我猜是对比吧。  
师:好。  
生:结尾的名句用了比喻,把抽象的感情写得很形象。  
师:好。  
生:虚实结合。对往事的回忆,引起现在的愁苦,前虚后实。  
师:很好。  
师:我看除了对比、比喻、虚实的运用外,作者的发问也很有特色。先问天:“春花秋月何时了?”再问人:“往事知多少?”最后问自己:“问君能有几多愁?”可以说是,问天天不应,问人人不知,问己泪满面。层层叠加,曲折回旋。最后以“一江春水”作结,这哪是一江春水啊?简直就是一江愁水,一江苦水,使抒情达到了极至。  
投影呈现:  
①意境的创设上: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实写:物是(自然永恒)  
虚写:人非(人生无常)  
②比喻  
③对比。  
④发问  
 
师:我还想问问:你们是如何看待李煜的“愁”的?  
投影呈现:如何正确评价李煜的“愁”?  
生:这是封建帝王的愁,不值得同情。谁叫他声色犬马,不务正业呢?  
生:我觉得这愁愁得美。  
师:为什么觉得美?  
生:因为它很有人情味,人性化。  
师:说得好。  
生:我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吧。  
师:我说说我的看法:我无暇去责备他纵情声色以至丧失了南唐美丽的山河,我所感受的是他卸去帝王外衣后的平民式的抒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种花帝王之愁为凡人之愁的做法,已经总艺术从审美的角度深深感染着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再由审美的通道回过来看,我们又能看到李煜独有的天堂炼狱般的大绝望,苦难风流的大哀伤,那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如果说,我们要同情李煜的话,那只能是审美上的同情,而不是道德上的怜悯。  
师:带着这种认识,我们一起来看李煜的另一词作《浪淘沙》。  
师:将课本翻到68页,自读,并思考它与《虞美人》的相通之处。  
投影呈现:《浪淘沙》词作内容。  
生:都写的是离国离家之愁。但是没有仇恨,是纯净的愁情。  
生:我喜欢“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很动情,我读到这里哽咽的。  
师:说说看。  
生:这算是虚写吧,梦里寻找到极乐世界,加重了现实的悲凉。越是在梦里沉醉,越能看出现实处境的凄凉。  
生:我喜欢“别时容易见时难”。一般说,相见很容易,作者却反过来说,与作者的经历有关。一旦告别了国与家,就彻底孤独了。  
生:我注意到作者又写到春天了。作者写春天是在怀念,也是反衬,是在与春天告别。  
 
四、结  
师:说得都不错。  
投影呈现:尼采与缪塞的话。  
师:尼采说:“在所有文学作品中,我尤其喜欢那些用血写出来的文字。”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的确,平庸的心灵只能有平庸的痛苦,平庸的痛苦只能产生平庸的艺术,而那些伟大的艺术只会在绝望的心灵里诞生。  
我们可能不会绝望,我们可能不会写出惊人的篇章,但是,热爱生活比一切都显得重要。让我们热爱诗歌热爱生活吧!  
下课。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