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1-28  | 
 
 
 教学课题:公输  
教学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1、体会文章高超的劝说艺术。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及文章所寓含的道理。  
    3、能背诵课文重点段落。  
教学设想: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以读贯穿全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让学生先整体把握课文,然后启发学生去研习课文。先设疑(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与文章内容进行比较,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再让学生从内容、人物、写作特点等方面鉴赏文章,接着教师点拨总结,学生理解记忆并背诵重点,最后是对文章内容的拓展。  
教学方法:  
    1、诵读——品析——背诵  
    2、设疑——点拨——释疑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大家对于成语“班门弄斧”都很熟悉吧,谁能解释一下?(在鲁班面前摆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显示本领)班,鲁班,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同时他还是一个顽固、狡诈、阴险的人,通过学习《公输》一文,我们会了解到更多的知识。  
   二、作者简介  
    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宋国人,墨家学的创始人。他的政治主张是: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墨子〉〉一书现在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述墨子言行的辑录。谈到墨家学,你还想到那一家?(儒家,创始人孔子,代表人物还有孟子、荀子,分别著有〈〈论语〉〉〈〈孟子〉〉〈〈荀子〉〉一书;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列子;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  
   三、研习课文  
   (一)诵读——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1)教师背诵课文,学生找出不懂的字词句。  
   (2)学生朗读课文,疏通字句。  
   (3)重点词句释疑:1、实词、虚词。2、通假字。3、句子翻译。  
 (4)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1、从文中找出答案 ,了解战争的性质(不义)  
  表明事情起因的句子——————  结果的句子——————  
    2、思考:楚王是怎样放弃攻宋的呢?用一句话概括事情的经过和内容。  
明确:墨子劝阻楚王攻打宋国  
 (二)品析文章  
   (1)思考讨论:  
    如果你是墨子的话你想怎样劝阻?(如果你遇到一个身强力壮的人无缘无故地欺负一个弱小者时,你想怎样处理?)  
   (2)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  
   指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墨子劝阻楚国攻打宋国分哪三步?从哪两个方面?  
   明确:使公输盘理屈词穷;使楚王理屈词穷;模拟攻守,说明楚国攻打宋国不会有好结果,促使楚王放弃攻宋。     语言和行动  
 (3)各抒己见 学生谈谈读后的感受,并提出问题。  
   1、墨子巧妙、锋利的言辞 (批驳的方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运用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  
   2、写作特点:通过曲折生动的故事,围绕矛盾冲突来阐明道理,突现人物的。  
   3、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墨子:机智多谋、无所畏惧、镇定自若  公输:顽固、阴险、狡诈 楚王:虚荣、愚蠢、阴险、狡诈)  
   4、给予我们的启示(国弱被人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把道义和实力结合起来,才能迫使侵略者收敛其野心。)可结合美伊之间的战争谈谈自己的想法。  
 (4)问题:  
   1、墨子为何先劝公输盘?  
   2、文章着力刻画公输有什么作用?  
   3、墨子取胜的原因有哪些?(讲究策略、实力强)  
 (四)`理解记忆  
   文章先诱使对方说出正确观点,然后指出对方的行为与观点相悖谬,使之陷入自相矛盾中而无法争辩。(劝阻公输、楚王的段落)  
 (五)拓展    
   学习《公输》一课后,我的最大感受是——————————————————。  
        
 
教学案例:公输  
   
 
     国龙奎  
 
山东寿光羊口镇杨庄初中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