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之旅》教学设计(二)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2-09  | 
 
 
 王成文 陈伏兰  
 
指导思想:  
 
1、引导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课文,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梳理要点的能力和质疑探究的能力。  
 
2、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悟人生,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  
 
3、学习运用快速浏览的方法,把握课文梗概;学习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景物描写对渲染气氛、抒发感情、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体会课文的艺术特色。  
 
教学设想:  
 
本文课堂教学两课时。  
 
第一课时:组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积累词汇,感知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朗读品味精要文段,欣赏作品,质疑探究,合作释疑,拓展延伸。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你有过孤独的体验吗?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说你的感受。在人生旅途上,有快乐,有痛苦。有的人在欢乐幸福中成长,有的人在孤独艰辛中成长。让我们把眼光投向课文《孤独之旅》,去看看杜小康成长的一段经历吧。  
 
二、阅读课文,感知内容  
 
1.快速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要求学生:(1)标出生字新词,查阅工具书注音释义。  
 
(2)抓住要点概括杜小康的放鸭经历。  
 
(3)引导学生评价、补充同学的概述的不足。  
 
2.教师小结:  
 
(1)评价学生概述的得与失。  
 
(2)归结概述课文的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语言简洁,叙述清楚。  
 
3.再读课文(默读),列出故事情节提纲,进一步体会课文内容。  
 
要求学生:  
 
(1)速读之后列出情节提纲;(2)合作交流、修改提纲,教师巡视指导;(3)筛选较为成功的提纲在全班交流,将选出的提纲打在屏幕上供全班同学观摹、评价,修改;(4)分辨故事的发生、发展、高潮、结局(以屏幕上修改后的情节提纲为线索,在课文中找出根据进行探讨)。  
 
教师小结:抓住时间的推移,环境的变化,心理的发展进行指导性总结。  
 
强调:故事情节就是作品中的生活事件,是杜小康离家随父野外放鸭的行程生活及定点生活所经历的艰辛与孤独的具体事件;是一段人物成长过程中生活艰辛、精神孤独的人生旅程。  
 
阅读小说,首先应该掌握故事情节。  
 
第二课时  
 
一、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成长的孤独及超越自我的品质  
 
学生思考:  
 
(1)课文中主要人物是谁?  
 
(2)找出表现杜小康生活艰苦、精神孤独的语句,探讨:  
 
①杜小康经受了生活的哪些磨难?  
 
②杜小康由幼稚到成熟的原因是什么?  
 
③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杜小康的性格。  
 
(3)杜雍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教师小结:突出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生活情况及其心理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加深对主要人物饱经生活磨难而逐渐“长大”的成长经历的全程印象,感悟人生在于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道理。  
 
二、欣赏景物描写句段,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活动:  
 
(1)勾画出课文中景物描写句段。  
 
a.自然景色的描写;  
 
b.鸭群活动情景的描写。  
 
(2)读景物描写句段,欣赏描写语言和描写技法。  
 
(3)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一边自由朗读句段,一边欣赏与之相关的屏幕画面,文字、画面结合,引发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体会杜小康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中的内心活动,感受杜小康在寂寥环境中的孤独情感,从而探究景物描写的作用。)  
 
(4)回忆读过的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如鲁迅的《雪》、高尔基的《海燕》、纪伯伦的《组歌》等,区别本文景物描写与诗歌散文中景物描写的异同,让学生领会小说中的景物描写除渲染气氛、抒发感情外,还可以推动情节发展。  
 
教师总结:  
 
(1)小说中的景物是为了把人物摆到特定的景物环境中去展现丰富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的发展。课文中的景物描写与杜小康的成长旅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探讨课文的艺术特色,欣赏课文的写作技巧  
 
1.教师提示:文章的写作特点可以从文章的构思,文章的选材剪裁,文章的表达方式,文章的语言等方面去思考。  
 
2.要求学生:(1)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对课文写作方面最欣赏的一两个方面,教师板书学生口述要点,引导学生群体评价研讨。(2)老师补充写作特点,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出根据品味欣赏。  
 
3.教师小结:不同的同学,由于各自的生活经历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欣赏角度不同,导致对课文某些问题的理解不同,这是正常现象。但是,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加,,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就能共同发现一篇文章的闪光点。  
 
四、归纳全文,质疑问难,切磋砥砺  
 
1.温故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切磋释疑。  
 
2.研讨课首提示和课后问题。  
 
3.教师概括总结。  
 
五、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想像思维能力  
 
观察生活中某位有个性的人,了解他的成长历程,虚构一个小故事或写一篇小小说,在班上交流。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