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余生》第一课时教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3-03  | 
 
 
 吕新红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能力。  
  2、学会通过细腻的刻画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表现出的人类优秀品质,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和失 败。  
教学重点:  
  1、学习通过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写法。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类的优秀品质。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习主人公在困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求取生存的优秀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在西方,有一部小说,18世纪欧洲最杰出的思想家卢梭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都应该读读它。这部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的作品,启发人们去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这部书就是《鲁滨孙漂流记》。  
  二、作者简介:笛福(1660~1731),英国小说家。他59岁开始写小说,1719年第一部小说《鲁滨孙漂流记》发表大受欢迎。他对所描写的人物理解较深,善于写个人在不利的环境中克服困难。他的主人公有聪明才智,充满活力,不信天命,相信“常识”。他尤其擅长描写环境,细节逼真,虚构的情景写得使人如身临其境,不由得不信服。他的语言自然,不引经据典,故事都是由主人公自述,使读者感到亲切。  
整体感知  
  三、检查字词  
  四、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理清文章结构。  
  (1)鲁滨逊对自己处境的思考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侧重点是什么?  
  (3)这几个阶段前后有何联系?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阅读课文后,四人小组讨论。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交流,明确:(教师板书)  
  三个阶段                三个部分  
生存问题 (1—3)节 及时调整悲观、绝望的心态,决定在荒岛上生存下去。  
物质问题(4—9)节 解决了生存所必需的物质条件。  
精神问题(10—12)节 积极乐观的生存心态。  
鲁滨逊的性格特征:  
五、拓展:讲读后感的写法,展示例文。  
六、作业:写一篇《鲁滨孙漂流记》的读后感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