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3-16  | 
 
 
 《归去来兮辞》学案 
 
课文导学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的文体特点; 
 
   2.学习本文的寄托手法; 
 
     3.理清文章的情感思路。 
 
  二、学习重点 
 
      1.理清本文的情感思路; 
 
      2.学习本文的寄托手法。 
 
  三、学法指津 
 
      (-)研读步骤 
 
    步骤一:课前预习。 
 
    1.查字典,读注释,初步了解文意。 
 
    2.反复吟诵,思考本文的形象及情感思路。 
 
    步骤二:课文分析。 
 
    1.把握全文主旨,和表现主旨的方法。 
 
    2.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 
 
    (二)问题探究 
 
    1.本文具有怎样的文体特点? 
 
  本文是篇辞赋。辞是一种形体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子以四言六言为主而允许有错落参差,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多变化。从作风上看,辞一般都比较讲求文采,多用铺张手法;内容上辞以抒情为主;表现形式方面,辞常在句子中间或结尾加添语气助词“兮”以调节音律。 
 
    本文写于义熙元年(405),陶渊明41岁,因为家境贫困出任彭泽令,不久产生厌倦的情绪,80余天后,终于桂冠而去。在决意归隐而尚未成行之际写下了这篇辞赋。文中内容夹叙夹议,想像之景,真挚之情,和谐交融,浑然为一。从我们今天来看,本文是一篇想像作文,也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 
 
  2.本文是循着怎样的一条情感思路来叙写的? 
 
  本文的情感思路可分为五个阶段: 
 
  ①“从开头——觉今是而昨非”,写作者的思想斗争:想辞官归隐,却又似割舍不下;想积极入世,继续仕途,又与自己心性不合。最后决定归隐田园。 
 
    ②“舟遥遥以轻飏——载欣载奔”,写回家途中的欢快与急切心情。因为已解决了思想矛盾。 
 
    ③“僮仆欢迎——抚孤松而盘桓”,写回家后幸福愉快的日常家庭生活。 
 
    ④“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或棹孤舟”,写回家后的社会生活。 
 
    ⑤“既窈窕以寻壑”——结尾,写回家后的反思与感悟。 
 
    这五个部分表现的正是作者情感发展过程,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寄托在具体的情景描绘中,以形象托出。本文开头一句,实际是作者经历了这一番情感发展之后,喊出的一句富于内容的话。 
 
    3.从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角度看,本文有什么突出特点? 
 
    ①发乎真情。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无不是发自内心,又出于真情的。“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把诗人解决思想矛盾后那种回家途中愉悦畅快之情表现得多么真切!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大约因为心情急切,诗人的归程画面转换得也快:他刚才还在轻飏的舟上迎风伫立,转眼间又出现在“晨光熹微的山路上,“百里”之遥本应驾轻就熟,却偏还要“问征夫以前路”;待到“乃瞻衡宇”,这位已届中年的汉子,竟又像小孩子一样“载欣载奔”。写得真实而动人。 
 
    ②情托于物:好的散文总是写得自然真切的。而要写得自然真切,必须要有寄托物,以便将自己的思想、见解、感情诉诸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写得真切、生动、感人,韵味悠长。而这一点,本文堪称典范。 
 
    能力训练 
 
     1.下列四组句子中带点词含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田园将芜胡不归 
 
          奚惆怅而独悲 
 
        B.实迷途其末远 
 
          觉今是而昨非 
 
        C.实迷途其未远 
 
          三径就荒 
 
        D.归去来兮 
 
          已矣乎 
 
      2.写出下面文言句式的名称: 
 
   ①农人告余以春及( ) 
 
   ②复驾言兮焉求( ) 
 
    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这心情是怎样产生的?表达了作者            (不超过8个字)原因是①           ②            (共不超过20个字) 
 
        4.“问征夫以前路”的原因是什么,选出最合理的一项:( ) 
 
        A.恨晨光之熹微 
 
        B.高兴之中走错了路 
 
    C.不认识回家的路 
 
        D.想赶快回到家中,生怕走错了路 
 
        5.“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作者只提松菊的原因是什么? 
 
        因为松菊    (限4个字),提松菊以    (限2个字) 
 
        6.与“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含义相近的陶渊明其他诗篇中的两句诗是哪两句?这些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性格? 
 
      两句诗是                ,表现了    、   的性格(限8个字) 
 
    7.作者一会儿要“息交以绝游”,一会儿又有“农人告余以春及”,这不矛盾吗?为什么? 
 
    8.宋代著名诗人陈师道在《后山诗话》中说:“渊明不为诗,写胸中之妙尔。”学了本文后,你怎么看陈的话? 
 
    9.下列对文章的鉴赏,不恰当的二项是:( ) 
 
    A.“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这句诗是诗人内心的呼喊,表现了作者是个热爱劳动,反对不劳而获的人。这句诗也暗示了诗人在家中是一个强劳力。 
 
    B.“引壶觞以自酌”一句,表明作者回到家中畅饮的情状,为了喝个痛快而免去仆人侍候的俗节,自斟自饮。 
 
  C.“策扶老以流憩——抚孤松而盘桓”这几句是作者眷爱丘山的具体体现,而“无心”“知还”二语富于哲理,引人深思。  
 
    D.“悦亲戚之情话——将有事于西畴”几句蕴含着浓浓的情趣。这几句如数家常的脉脉含情的话,正飘散着作者村居生活的一片淳美气息和盎然情味。  
 
    E.本文在清淡平远的描述中,包含着浓浓的意趣,在日常普通生活的描述中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并塑造了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厌恶官场,具有高洁志趣的诗人形象。  
 
(江西 周庆阳)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