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习题精选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5-07  |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习题精选 
 
  基础知识题 
 
  1.为下列句中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    ),感叹这里的美景。 
 
  ②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yàng(    ),岸边胡杨丛生,树木茁壮。 
 
  ③胡杨林是牲畜天然的庇(    )护所和栖息地。 
 
  ④塔里木河与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疯狂地吞shì(    )着夹缝中的绿色长城。 
 
  2.下列画线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萧瑟(冷落、凄凉)  浑然一体(完整不可分割) 
 
  B.和煦(温暖)  远眺(眺望) 
 
  C.干涸(没有水)  庇护(遮蔽) 
 
  D.欢娱(使快乐)  吞噬(吃) 
 
  3.下列句中画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汉书•西域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无边无垠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 
 
  B.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C.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D.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4.把下面一段话重新排序。 
 
  ①30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②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清沉重。 
 
  ③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 
 
  ④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 
 
  排序: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中使用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救之手! 
 
  B.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 
 
  C.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 
 
  D.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6.找出本文直抒胸臆的句子,体会一下它们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题 
 
(一)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习题。 
 
  可是,从前的罗布泊不是沙漠。在遥远的过去,那里却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 
 
  罗布泊,“泊”字左边是三点水啊! 
 
  翻开有关西域的历史书籍,你会惊异于罗布泊的热闹繁华。 
 
  《汉书•西城传》记载了西域36国在欧亚大陆的广阔腹地画出的绵延不绝的绿色长廊,夏季走入这里与置身江南无异。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当年张骞肩负伟大历史使命西出阳关,当他踏上这片想像中荒凉萧瑟的大地时,却被它的美丽惊呆了。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从此,张骞率众人开出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另据史书记载,在4世纪时,罗布泊水面超过20万平方公里。到了20世纪还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纪30年代进罗布泊时还乘小舟。他坐着船饶有兴趣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回国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亚洲腹地探险8年》一书中写道: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着…… 
 
  波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20世纪70年代完全消失,罗布泊从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罗布泊的消亡与塔里木河有着直接关系。 
 
  塔里木河全长1 321公里,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内陆河。据《西域水道记》记载,20世纪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丰盈,碧波荡漾,岸边胡杨丛生,林木茁壮。1925年至1927年,国民党政府一声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汇入罗布泊,导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个村庄的310户村民逃离家园,耕地废弃,沙化扩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轮台大坝,又将塔里木河河道改了过来。塔里木河下游生态环境得以好转,胡杨技重吐绿叶,原来废弃的耕地长出了青草,这里变成了牧场。 
 
  问题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两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着增加。扩大后的耕地要用水,开采矿藏需要水,水从哪里来?人们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库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个巨大的吸水鬼,终于将塔里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长度由60年代的1 321公里急剧萎缩到现在的不足1 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万多亩耕地受到威胁。断了水的罗布泊成了一个死湖、干湖。罗布泊干涸后,周边生态环境马上发生变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卫士胡杨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进。罗布泊很快与广阔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浑然一体。 
 
  罗布泊消失了。 
 
  1.以上文段选自《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作者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这种体裁兼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特点。 
 
  2.根据文段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①罗布泊过去是什么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罗布泊现在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多处引用了具体的数据,请举例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试举出一种并分析其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从罗布泊的消失中应吸取的教训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 
 
  号称千年不死的胡杨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终于变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状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似在表明胡杨在生命最后时刻的挣扎与痛苦,又像是向谁伸出求援之手! 
 
  再向前,我们到了罗布泊的边缘。同来的同志告诉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a)进入罗布泊,(b)要有两辆汽车,(c)备足食品和水。我们只得钻出汽车,将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罗布泊。 
 
  站在罗布泊边缘,会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这里已脱尽了外农,露出自己的肌肤筋骨。站在罗布泊边缘,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沧海桑田的痕迹,你会感到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与无奈。 
 
  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我问自己。 
 
  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瞬。对年前那片胡杨茂密、清水盈盈的湖面就在这瞬间从我们的眼中消失了。 
 
  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 
 
  1.选文第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为第2段的括号内的a、b、c,选择恰当的词语,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A假如;B设若;C就;D那么;E必须;F若想;G一定;H至少。 
 
  a(    )b(    )c(    ) 
 
  表达作用:                                                               。 
 
  3.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中“我们个个心情沉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句“这出悲剧的制造者又是人”,为什么用“又”?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第五段说“罗布泊还能重现往日的生机吗”,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基础知识题 
 
  1.①tiào ②漾 ③bì ④噬 
 
  2.D 
 
  3.A 
 
  4.④②③① 
 
  5.B 
 
  6.“此时此刻,我们停止了说笑。那一片巨大的黄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们的心,使我们个个心情沉重。”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 
 
  课文语段阅读题 
 
  (一) 
 
  1.吴刚  报告文学  文学  新闻 
 
  2.①过去:是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湖泊,周边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②现在:变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杨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见飞鸟,令人恐怖。③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 
 
  3.例如:“几十年间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库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处,建抽水泵站400多处,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万多立方米。”一系列数据具体、确凿,充分说明人们是怎样盲目的拼命的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的,正是这种盲目行为,造成了罗布泊的荒漠化。 
 
  4.对比手法,将罗布泊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作了鲜明而具体的描写,显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势的跌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若回答成排比手法亦可。 
 
  5.教训:开发要克服盲目性,认识自然规律,认识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 
 
  (二) 
 
  1.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表现手法,说明了胡杨林因干枯而无奈地死去,也提示了人们盲目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是胡杨林枯死的原因。 
 
  2.a(F)b(H)c(E)    一方面告诉人们进入罗布泊所必备的条件,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罗布泊的恐怖。 
 
  3.此时人们的心情是沉重的,人们深切地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后果,觉悟到只有保护环境才能保护人类自身。 
 
  4.“又”表示再一次,说明人制造悲剧的类似情况不止这一个,比如环境污染等问题。作者这样写,一针见血地指出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地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5.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有道理,自圆其说即可。当然我们还是应当对未来充满信心。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