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湖春行》说课稿教案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6-29  | 
 
 
 《钱塘湖春行》说课教案 
 
  
 
中国古典诗歌是世界艺术园地一朵奇葩,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是初中语文课本第一册第三单元《诗五首》中的一首《钱塘湖春行》。 
 
一、教材分析 
 
纵观新教材诗歌30首,诗歌内容、习题的安排都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由浅入深提出了要求。我认为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强调诵读,读出节奏,读出轻重,读出韵味。 
 
2、体会诗歌感情。 
 
3、品味字句,体会诗歌语言精妙。 
 
4、体会诗的意境、情趣,要有一定自读和初步赏析诗歌的能力。 
 
二、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基础较差、文学底子薄,各方面能力相对低下。没有学习诗歌的意识和方法,教学目标制定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情况,我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体会诗歌情感性。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像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目标2是对方法理解,为重点。难点是目标3,由学生自身弱点和学生对教材适应情况决定的。 
 
四、教法学法 
 
新的语文教材更为注重学生想像能力培养,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在发现理论中认为:“应可能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索知识过程中去。”叶圣陶也有理论:“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 
 
初一学生形象思维为主,活跃好动,再加上诗歌教学一定的难度性。必然采用灵活多样、形象直观的方法突破难点。方法定为: 
 
1、情境法(直观画面,音乐) 
 
2、诵读法(反复诵读) 
 
3、讨论法(交流体验) 
 
4、竞赛法(提高兴趣) 
 
五、教学过程(穿插媒体分析) 
 
(一)预习 
 
预习要求:①熟读诗歌,扫清字词障碍 
 
          ②了解诗人及创作背景 
 
通过课前预习对新课有一个感性认识,为课堂教学顺利进行作准备,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提高释词识字能力。 
 
(二)学习诗歌,授之以渔 
 
1、第一步,导入新课。 
 
导语: 
 
“‘同学们,伴着优美的旋律,在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的诗句中我们走进春的世界”。 
 
由学生熟悉的诗句引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播放流动的春景为课堂创设情境。随着柳枝摇曳,伴着春花竞放,他们会很快走进万物复苏、争奇斗艳的春天里。把学生思维引入了正轨,激发了兴趣。 
 
2、介绍诗歌方法,授以新知。 
 
读诗 
  
想诗 
  
解诗 
  
赏诗 
  
悟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方法符合初中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且遵循了循序渐进的规律。 
 
  
 
  
 
  
 
  
 
3、用方法学习本诗。 
 
“读诗”—— 
 
利用多媒体声、像具备的特点,展开诗句所对应的图景。学生跟着读可读出节奏、读出轻重音。在朗朗书声里,在生动的画面中学生快乐的学习着。 
 
“解诗”—— 
 
①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②说说诗大意。 
 
③找出诗中所绘景物并且寻求游踪。 
 
这一步由学生讨论完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地位。解诗是解作者、解诗意,对初中学生而言通过这一步骤可以拓展知识面,同时为后几步的学习贮备力量。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悟诗”—— 
 
①景中有情吗?将你感触到的说给同桌听。 
 
②自由诵读,融入诗情(配乐)。 
 
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指出“一切景语皆情语”,可见景产生于情,情是作品的灵魂。悟也就是悟诗情。以情为桥梁与诗人交流容易产生共鸣,体会到了情才会看到诗词的精妙。这一步我仍然让学生各抒己见,同时将诵读作为手段来让学生悟情。这样学生口、脑并用,在热热闹闹的课堂里大胆的发挥。 
 
“赏诗”—— 
 
①点击赏诗办法 
 
A、抓字眼(抓关键字,美词美句) 
 
B、品诗情(如游子思乡情、忧国忧民情、热爱自然之情等 
 
C、现画面(找出隐藏着的图画) 
 
D、品诗韵(如平仄和谐、末字押韵,对仗、对偶等) 
 
②赏析诗歌(写、画) 
 
教师点击赏诗方法目的在于发挥其主导作用。初中生三年下来不会阅读、赏析诗歌是屡见不鲜的事情。在这里提供方法在于为他们终身阅读和赏析诗歌奠定基础。 
 
叶圣陶曾说:“文学鉴赏犹如采矿,你不动手,自然一无所获,只要你动手,就会采到晶莹的矿石。”让学生将体会到的用笔写下来,或者鼓励他们用画笔将脑海中已有的图画勾勒出来,这样,他们是会有所收获的。在他们寻找美的过程中,表达与创造已经和谐统一。 
 
“想诗”—— 
 
请一位“小导游”将游者带到钱塘湖游览。游者可以闭上双眼,在“导游”描绘的春景中插上想像翅膀飞翔观光。伴着跳动的旋律,学生心儿也会随之跳动。这时候他们获得的不再仅仅是呆板的挂图,而是着有情感的活生生钱塘湖春景。 
 
“读诗”——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用竞赛形式让学生进行诵读。这一读不仅把前几个环节有机衔接了起来,在书声里,诗情、诗意、诗韵综合感受。同时,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是最后一步,也是总结性一步。 
 
(三)延伸性阅读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用捕鱼方法捕鱼是教学最终目的。这一阶段是知识的巩固运用性阶段,同时也是能力深化培养的阶段。用本课所授方法自学此词可以培养学生迁移知识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六、总结 
 
1、这堂课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材为例子的原则。 
 
2、具有实践性。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