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学习的乐趣交给学生——《绿色蝈蝈》教学一得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11-23  | 
 
 
  
    《绿色蝈蝈》是一篇略读课文,安排在网络教室上课,当我引出《绿色蝈蝈》课题后,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时,学生问题就来了:“蝈蝈就是蟋蟀吗?”“蝈蝈到底长啥样?”“它既是素食者又是荤食者吗?”……面对学生的问题我并不急于回答,也不把自己查找到的相关图片、资料提供给他们。而是把鼠标交给他们,告诉他们怎样利用关键字进行资料查找。  
几分钟后,孩子们就喜滋滋地举手向我汇报他们的发现。他们从昆虫网站、科技网站等相关网站找到了蟋蟀和蝈蝈的图片、资料,我及时肯定了他们的发现后让他们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分析法布尔是怎样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 孩子们受到了表扬,热情更高涨了。  
    图片给了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他们很快就把蟋蟀和蝈蝈区分开来了。但是,他们的疑问又来了,他们认为法布尔观察描写并不详细贴切,因为图片上的蝈蝈的外表特征一点儿也不象法布尔写的那样“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我很赞赏他们的观察力和敢于质疑的精神,就借机引导他们思考怎样描写更形象具体生动,一时间,不少精辟的语句从他们口中跳出来。这时,又有几个学生告诉我课文中拿螽斯和蝈蝈作比较,可他们发现我们中文网站“中国科普博览”有一篇《轻音乐演奏家—螽斯》却介绍说螽斯也叫蝈蝈,螽斯和蝈蝈是同一种昆虫。得到我的嘉赞后,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高了,我趁机让他们比较一下两篇文章的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异同。比较之下他们很就发现法布尔在描述蝈蝈时运用了拟人的写法,读来更亲切自然、形象生动。但同时又发现作者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食物特性与科普资料略有差别。课文说蝈蝈主要是荤食,而科普文却说蝈蝈主要是素食者…..一连串的发现使学生的求知欲望不知不觉被激发起来了,他们更加积极地查找搜索资料,与同学交流探讨。在学生查找掌握了大量相关资料后,这时引导学生小结归纳出本文写作上的特色、感悟作者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已是水到渠成的事。  
    短短45分钟很快就过去了,这一堂课始终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度过。在查找资料过程中不断质疑、不断释疑,孩子们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虽然这堂课的教学与我原先的教学设计略有出入,表面上看似放羊,但却真正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或者自己探讨,或者和邻近的同学互相交流,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更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着学习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实践的心理氛围,鲜明地体现了在课堂中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内涵。  
 |   |   
 
   
     
         
          | 标题: | 
          把学习的乐趣交给学生——《绿色蝈蝈》教学一得 | 
         
         
          | 文件大小: | 
          1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