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密欧与朱丽叶》教案5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3-22  | 
 
 
 西安三中  郑凤莲 
 
教学目的:通过本文的学习,认识到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思想和势力对青年男女爱情和婚姻的摧残和破坏而酿成的悲剧及其社会意义。同时也了解并感受一下青年男女为了争取美好的爱情和婚姻所做的努力和斗争。结合现代的社会实际,树立正确的爱情和婚姻观。 
 
教学重点:对殉情的正确认识 
 
教学方法:比较和讨论相结合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中外爱情悲剧故事之比较,了解其主题及异同 
 
教学方法:以讲故事为主,兼比较讨论 
 
教学步骤: 
 
一.导入:上学期,我们学习过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的《我为何而生》,他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在支配我一生的单纯而强烈的三种感情。.爱情是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遇到的问题,追求爱情是我们人类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我们大家现在有幸生活在一个可以自由追求爱情的时代和社会(只要你有这个资格),但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曾有一个时期,爱情是一个禁区。那是封建社会,在腐朽落后又极端专制的封建思想和势力的压制下,为了争取美好的爱情和婚姻,无数青年男女付出了年轻的生命,酿成了一桩桩人生悲剧。这样的悲剧,中国有;外国也有。上学期,我们一起学习了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了解了在封建家长的压制下,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婚姻悲剧;今天再一起学习英国伟大的诗人和戏剧家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看这桩悲剧是怎样发生的。(板书课题) 
 
二.1.齐读145页注释(1),了解剧作家和他的代表作及《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剧情。 
 
2.自主结合,分角色阅读课文,把握剧情。 
 
3.让一位同学概括剧情后板书: 
 
罗密欧  突破家族偏见         因怒杀朱之表兄被放逐  格斗中误杀帕里斯 
 
                 秘密成婚                       不明真相服毒殉情 
 
                                                                两家凄凉和解 
 
朱丽叶  彼此深深相爱         被父母逼嫁他人无奈何  为了真爱拒绝劝告 
 
受长老帮助服药装假死  无怨无悔自杀殉情 
 
4.两个人为什么没有将恋情和关系禀告双方父母呢呢? 
 
蒙太古(专制顽固)     相互仇视            凯普莱特(专制顽固)(占据优势人多势众) 
 
反       不共戴天                  反       
 
对                                 对 
 
               深深相爱 
 
罗密欧(忠诚执着)     难分难舍              朱丽叶(忠诚执着)(处于劣势势单力薄) 
 
5.由此,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 
 
裴多斐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5.此场戏中还表现了谁与谁的矛盾冲突?----罗密欧与帕里斯 
 
6.怎样展开的? 
 
罗密欧:惊闻妻亡心境狂野不顾死活欲掘墓殉情——恳求对方离开——格斗中误杀 
 
帕里斯:到墓地散花哀泣,凭吊爱人却误会罗密欧是盗尸掘墓者,在死人身上发泄仇恨故要将他当作罪犯逮捕。——执意要逮捕他——格斗中遇刺身亡 
 
4.分角色表演罗密欧与帕里斯的对话,看两个人有什么相同的特点。 
 
   ---都出身贵族,富有修养,思想纯正,道德高尚,忠于爱情,死也要和相爱的人在一起。但正如剧中罗密欧所言“你我都是记录在厄运的黑册上的人。” 
 
5.造成悲剧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家族仇恨而使朱丽叶的父母自作主张又逼迫女儿嫁给帕里斯。而忠于爱情的他们为捍卫真爱才或(有的)决斗而死或(有的)服毒身亡或(有的)自杀殉情的。 
 
6.他们的死还给谁带来痛苦? 
 
——他们的父母和家庭。正如凯普莱特所言“这些死的惨象就像惊心动魄的钟声,警告风烛残年的我,快要不久于人世了。”也如亲王所言,“大家都受到惩罚了。” 
 
三.布置作业:课下搜集一下与课文有关的中国古典爱情悲剧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焦仲卿与刘兰(孔雀东南飞)》或〈陆游与唐婉〉等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比较了解东西方在思想文化和戏剧创作方面的差别。 
 
教学方法:比较讨论 
 
教学步骤: 
 
一.分析讨论 
 
1.请同学讲述中国古典爱情悲剧故事,并将剧情和结局做比较 
 
                                                  梁求婚遭拒抑郁而终 两家合葬 
 
《梁山伯与祝英台》:三载同窗共读---十八相送楼台惜别---             (结局) 
 
祝被逼嫁人撞墓殉情 化蝶双飞 
 
 
 
                                               刘举身赴清池 
 
《焦仲卿与刘兰》:夫妻恩爱--母亲拆散--兄长逼嫁---          (结局)两家合葬化鸟相鸣 
 
                                               焦自挂东南枝 
 
2.比较一下三剧的异同 
 
(1)发生的背景相似。都发生在封建社会 
 
(2)发生的原因相似,都受到了封建家长的干涉或阻挠。 
 
(3)故事的结局相似,主人公都双双殉情而死;悲剧的制造者最后都被感化求和解。 
 
主题相似,都通过青年男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婚姻过程中被逼无奈而双双殉情的故事揭露了封建家长的自私、狭隘、专制和无情,也都借此表现了反对封建压迫的主题。 
 
3.不同在何处? 
 
尾声不同:中:主人公死后或化蝶或化鸟,或比翼齐飞或相向而鸣。极富浪漫主义的色彩,表达了作者和渴望生活美满的人们的善良美好的愿望。 
 
外:忠实于生活本身,属现实主义的。 
 
4.反抗封建压迫的主题何以体现? 
 
这些年轻、纯洁、美好的生命被迫选择了一条条不归路,怎不让人痛惜?痛惜之余,也激起人们对造成悲剧发生的封建思想和势力产生憎恨之情,也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反封建的意识。 
 
5.他们双双殉情的意义何在? 
 
(1)充分表现了真爱的忠诚和执着,他们为此不惜以死来捍卫自己的爱情。 
 
(2)对迫害他们的占据优势的封建势力表现出宁死不屈的反抗,也给他们以示威或惩戒。 
 
(3)给后来者以鼓舞,为他们追求自由爱情扫清障碍。 
 
二.课外拓展 
 
6.试想一想,他们还能不能有别的选择? 
 
————无奈地妥协,被迫分手,终生的遗憾和痛苦,生不如死。 
 
7..在中国历史上,有没有这样的事例? 
 
有。如陆游与唐婉。相传他们夫妻恩爱,但陆游的母亲嫌两人沉溺于夫妻情而误了仕途,将两人拆散。两人被迫分手后,陆游另娶王氏;唐婉另嫁赵家,但两人都难忘旧情,精神痛苦。两人后来在沈园相见,留下了两首《钗头凤》。最后,唐抑郁成疾而死,陆游也一直承受着良心的谴责,抑郁寡欢,一生遗憾。 
 
(引用两人所作的词〈钗头凤〉) 
 
南宋山阴(今浙江沼兴)沈园的粉壁上曾题着两阕《钗头凤》: 
 
       其一: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邑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其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倚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询问,咽泪装欢, 
 
瞒、 瞒、瞒。 
 
    所以该争取的还是要争取,该捍卫的也要勇于捍卫。这样做既表现了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诚,也是在保护自己追求幸福的权益不受侵犯。 
 
8.是不是在爱情婚姻方面一遇到阻力都要采取殉情的方式? 
 
不能。原因有二:(1)。他们的悲剧是时代造成的,是在迫不得已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而为之。。当他们的爱情和婚姻遭到干扰破坏的时候,凭着他们自身的努力,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自己的命运,而政府和法律不能给他们以帮助,社会难以给他们以支持,他们完全处在孤立无援的状态。 
 
而现在的时代,已经为我们创造了获得和争取爱情和婚姻自由的法律保障和其他有利条件,遇到问题,我们完全可以据理力争或依法保障自己的权益。不能轻率地采取这样令人痛惜的行为。 
 
(2).生命对每一个来讲,毕竟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将永远也无法挽回。况且,人生中值得我们追求的不光有爱情,还有亲情、事业和责任。 
 
9.今昔对比 
 
封建社会:爱情婚姻不能自己做主,受家庭家长的控制---落后 
 
          要争取自由需付出生命的代价并因此酿成一桩桩人间悲剧。 
 
现代社会:法律保障每一个人可以尽享爱情婚姻之自主权—进步。 
 
10.我们现代人应怎样享受这一自由自主权? 
 
  --好好珍惜,有利于自己,也有利于他人,有利与家庭和社会。不能为了所谓的爱情自由而乱搞婚外情,将自己的快乐幸福建立在家人的痛苦之上;也不能为了自己的爱情幸福而将孩子的成长幸福置之脑后,不管不问。 
 
三.比较以下《茶馆》中的语言与本剧中的语言有什么不同。 
 
(1)《茶馆》中都是生活中的语言,平易、亲切、朴实、自然。来自生活又表现生活。极富个性化,人物对白很少有长篇大论的对白。作者是专门从事戏剧创作的剧作家。曾被誉为“人民的艺术家”。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的语言带有浓郁的诗意,且是大段大段的。作者既是诗人,又是剧作家。故剧作又带有诗歌或歌剧的特点。此剧后来就被搬上了歌剧舞台。 
 
四.课后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课外阅读莎士比亚的作品。 
 
 
 
 
 作者邮箱: zhfl3@yahoo.con.cn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