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刘子自传》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4-04  | 
 
 
 16.《子刘子自传》 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句式的特点。   
  2.了解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和基本事迹,体会其坚强不屈、乐观豁达的性格。   
  3.了解古代自传文体的特点。   
  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刘禹锡的相关作品;   
            2.体会人物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了解“永贞革新”(即“二王八司马事件”)对刘禹锡官场生涯和人生履历的影响。   
  教学方法:人品与文品结合欣赏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唐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和诗人,有一些诗人由于其在诗歌方面的突出成就和独特风格,而被冠以美称,如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李贺被称为诗鬼,还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豪,同学们知道是谁吗?   
  學生齐读:《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感受作者乐观坚强的品质。这样的人该有着怎样的一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禹锡的自传《子刘子自传》。   
  二,介绍作者   
  刘禹锡在诗歌创作上颇有成就,被白居易称为“诗豪”   
  在散文创作上造诣也很深, 《陋室铭》是流传千古的名篇。   
  刘也是一个哲学家,他的《天论》是一篇重要的哲学著作,表达了无神论思想。   
  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并号“刘白”。   
  三、文体常识——古代传记之自传   
  自传世史外传的一种,不附于史书,以单篇流传,是传主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评价。它的写作格局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籍贯与家世、事迹与功业、对人生的反思与评价。   
  四,课文分析   
  1、第一段:重点字词及句子   
   世为儒而仕坟墓在洛阳北山.(断句)   
   由大王父已还,一昭一穆如平生   
  自曾祖父以来,父葬在左边,子葬在右边,就像在世那样长幼有序.   
   父讳绪,亦以儒学.   
  旧时称死去了的帝王或尊长的名,以示尊敬.   
  亦以儒学(而仕)   
   遂及大乱,举族东迁,以违患难,因为东诸侯所用   
  安史之乱; 避; 因此被(古今异义)   
   忝登朝 辱,愧, 自谦之词 成语“忝列门墙”(愧在师门)   
  概括大意:家族简史——世为儒而仕   
  从文章第一段梳理出刘禹锡的家世渊源   
五.预习剩下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    重点字词及句子   
丁:指遇父母之丧  
痼疾:久治不愈的病。  
虞:忧虑,这里作阻塞讲。  
擢:提拔  
案:案牍,案件,这里指公事。  
过:交往,相处  
工:巧,善于。  
至是尤剧:到这时突然加剧  
事秘:事情诡秘。  
贵臣:这里指宦官  
大墓:祖坟  
二.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层次结构:  
(一)、先辈概况:世为儒而仕  
(二)、传主仕途经历:曲折坎坷  
(三)、人生感慨:数之奇,心无疵  
也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记述作者的身世及从宦经历。  
第二部分主要是记述作者参与“永贞革新”的经过以及被贬的情况,文末的“铭”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四.关于铭文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  
墓志铭写在墓碑上称颂死者功德的文字。  
四.鉴赏艺术  
 本文语言平实,以记事为主,围绕\'永贞革新\'表达自己的主旨,是一篇典型的\'政治自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