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举风波》 教案及练习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7-09-24  |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选举风波》 
 
 
  二.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2、理解鲁提辖的人物形象。 
    3、理解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4、理解小说的主题。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一、小说知识提要:  
    1、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与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相对于诗歌、散文、戏剧而言)  
    2、三要素:  
  A、人物:①了解人物的刻画方法:描写类:肖像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  
      ②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通过人物描写来把握,通过故事情节来分析; 
 
  ③景物烘托:烘托心情或处境或命运,渲染气氛,交待环境,推动情节发展。  
      B、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一般文章划分层次按此。  
      C、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的时空景致;社会环境:人物生存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代观念,法律,道德伦理等。 
 
    
 
  二、作家作品: 
  1、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 
    2、关于《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反映宋江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三、与课文有关的情节: 
  鲁智深(提辖)在《水浒传》中是出场很早的人物。第三回《史大郎夜走华阴县,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就是他的第一次亮相。他原是渭州经略府的提辖(一种军官职称),名叫鲁达。鲁达的出场是因九纹龙史进寻找师父王进而导出的。东京80万禁军教头王进恼了高俅,高俅想乘机打击王进以报宿怨,王进私走延安府,途中巧逢史进,结为师徒,后来依然前往延安投奔老种经略府。九纹龙史进为救少华山朱武、陈达、杨春三个头领,中秋之夜,大闹史家村,从华阴县出走,在少华山小住。不久离开少华山去延安府寻找师父王进,却误到小种经略府所在的渭州,在茶坊里遇见鲁达。鲁达听说史进要找的就是久已闻名的王进,加上慕名重义,一见如故,引为知己,便邀史进一同上街喝酒。二人在往酒楼的途中,又碰上了正在耍枪卖膏药的李忠,因为李忠是史进的开手师父,便又拉了李忠同上酒楼。 
  鲁达因打死郑屠,逃避官府追捕,到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取法名叫智深。此后,几经转折,最终上了梁山。 
 
    
 
  四、课前热身: 
        hǔ    rě   sī  guō   nèn  xiàng   ā  zā   shē 
 
      水浒    唱喏  这厮   聒噪    恁地    相公    腌  臢     赊欠 
      zhā   duō  sào  bèng  zhàn  duō  léng  zhǎn  chuò 
 
  揸开     掇凳   臊子   迸出   绽裂   咄   眼棱      盏儿    绰号 
     qìng  bó   náo   bǐng  nuò   biāo  zhuó   juàn 
 
  磐儿   钹儿   铙儿  告禀      懦弱   膘比    着落   亲眷 
 
    
 
  五、朗读课文,研讨课文: 
    1、找出故事情节所发生的地点,并据此划分结构。 
  明确:故事情节所发生的地点有潘家酒楼、鲁家客店、郑屠肉铺、南门  第一部分(1—7段)故事的开端:潘家酒楼,鲁达得知金家父女被郑屠欺凌,仗义疏财。 
  第二部分(8—9段)故事的发展:鲁家客店,鲁达保护金家父女逃离虎口。 
  第三部分(10—20段)故事的高潮:郑屠肉铺,鲁达消遣郑屠并三拳打死了他。 
  第四部分(21段)故事的结局:南门,鲁达亡命出逃。 
  2、通过重点分析三次“消遣”“三拳痛打”和店小二的三次反应,以此分析鲁提辖的性格。 
      (1)分析“三次消遣郑屠”(从鲁提辖的要求、郑屠的反应来分析)  
      第一次消遣:鲁达的要求:_          _,郑屠的反应:___      _ _ ; 
      第二次消遣:鲁达的要求:_       ___,郑屠的反应:___      _ _ ; 
      第三次消遣:鲁达的要求:___       _,郑屠的反应:___      __。 
      明确:第一次:“要十斤精肉,切做臊子,不要见半点肥的在上面”,并要郑屠“你自与我切”。条件苛刻,有意“消遣”的意思,郑屠不会不明白,但郑屠欺弱怕强,只得忍气吞声。 
      第二次:“再要十斤都是肥的,不要见些精的在上面,也要切做臊子”。郑屠虽提出“肥的臊子何用”,但顶不住鲁提辖的“相公钧旨”“谁敢问他”,也只好屈曲从事。 
      第三次:“再要十斤寸金软骨,也要细细地剁做臊子,不见些肉在上面”。条件更为苛刻,消遣味道更浓,逼得郑屠冒出一句“却不是特地来消遣我”,于是郑屠落实圈套,为自己遭“打”创造了条件,鲁提辖为“打”找到了理由。三次“消遣”,步步紧逼,郑屠忍无可忍,鲁提辖却是一胜再胜,次次得手。从中表现了鲁提辖为伸张正义惩治邪恶中表现出的坚定和机智,使读者折服,体现了他的勇而有谋。 
      (2)分析“三拳痛打郑屠”(从打前的“骂”、打的位置、打得结果、郑屠的反应、比喻的修辞几方面来分析)  
      第一拳:打前骂:_        __;打的位置:_         __;打得结果:_      __  ;比喻:__       __;描写角度:            ; 
      第二拳:打前骂:_         __;打的位置:        ___;打得结果:__        _;比喻:__       __;描写角度:            ; 
      第二拳:打前骂:_         _;打的位置:_         __;打得结果:__        _;比喻:_       ___;描写角度:            。 
      第一拳:打前先骂,一骂他郑屠不配叫“镇关西”,二斥他郑屠强骗金翠莲。这是先造舆论,为打张本,足见其智勇具全,决非粗鲁贸然行事。打的动作极为简洁:“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显示了武艺的高超。打的结果是“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这是具有何等的力量!作者在这里用了一个精彩的比喻:“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这个比喻很有讲究,首先是油酱有味,所以咸、酸、辣的不同;其次,油酱是液体,与后面的“滚”相呼应。 
  第二拳:打前也有舆论,郑屠被打翻在地,挣扎不起,只叫:“打得好!”而鲁达却接口骂道:“还敢应口!”于是又找到再打的理由,惩罚“还口”。打的动作也只一下,“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结果是“眼棱缝裂,乌珠迸出”,其技艺其威力与第一拳比毫不逊色。这里也有一个精妙的比喻:“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因是“彩”后面便有三色;因是“帛”,后面便有一个“绽”字,这段文字除了呼应之妙,更逼真地描出“血”“乌珠”带来红黑二色以及由红黑配调而出的“紫色”。 
  第三拳:打前,郑屠“讨饶了”,而鲁达却接过话题来个“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鲁达是软硬都不吃,正反都要打,打的都有理。打的动作也只一下,“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不偏不斜,正好打在位置上,准确度似乎超过了前两拳。之后还有一个妙喻“却似做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饶儿一齐响”。道场必击法器,三种法器齐响,郑屠哪里受得了! 
      (3)分析三次消遣时,店小二的三次反应。 
      第一次:看到___        ______,店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看到_____        ____,店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看到______        ___,店小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消遣”:店小二“见鲁提辖坐在肉案边,不敢拢来,只得远远的立住,在房檐下望。” 
      第二次“消遣”:“那店小二那里敢过来,连那正要买肉的主顾也不敢拢来。” 
      第三次“消遣”:“两边过路的人都立住了脚,和那店小二也惊得呆了。” 
      店小二是郑屠的帮凶,他的三次反应,一次比一次心虚,一次比一次胆怯,从而反衬了鲁达的气豪胆壮,显示了他越来越强大的力量。对次要人物的寥寥数笔,也可以收到表现主要人物的艺术效果。 
    3、鲁提辖性格: 
 
  不畏强暴、伸张正义、嫉恶如仇、慷慨大方、重义轻财、粗中有细、勇而有谋 
  ①酒楼会友:主人翁鲁提辖出场,从座次、人物语言,显示身分,表现其粗犷豪爽的一面。 
 
  ②父女诉苦:鲁提辖听完诉苦,便大骂郑屠,要去“打死了那厮”,初步表现了他不畏强暴、伸张正义、嫉恶如仇的性格。  
      ③义赠白银:筹银时有一个细节,鲁提辖自己五两,史进十两,而李忠只出二两,鲁即说他是个“不爽利的人”,反衬了鲁提辖的慷慨大方、重义轻财    ④旅店送行:“天色未明”表现了鲁提辖粗中有细负责到底的精神;打店小二,则是打郑屠的前奏;一拳打得店小二口中吐血,一拳打落两颗门牙,不仅表现他的勇武,而且更显示了他的疾恶如仇。 
      ⑤消遣郑屠:本是去打,然而打前一连戏耍郑屠三次,引得对方落入圈套,来个打得有理,痛痛快快地打,表现了他的勇而有谋。 
      ⑥智走他乡:表现了他粗中有细,注意斗争方式。 
 
    
 
  六、细节描写 
      课文的细节描写是很精彩的,尤以三拳打死郑屠最为惊心动魄,遣词造句更见匠心。 
 
    
 
  《选举风波》 
 
  一、作者简介: 
  秦文君,1954年生于上海。当代最出色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女性,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儿童文学》主编。以创作儿童小说闻名,其作品往往从儿童视角出发,展现儿童的所思所行,语言风趣幽默,且不乏感人之处,非常富于感染力。1982年起开始发表处女作,迄今已出版作品四百万字左右。 
      主要作品:《男生贾里全传》、《女生贾梅全传》、《一个女孩的心灵史》、《天棠街3号》等。《男生贾里》、《开心女孩》等近十部作品在海外出版,译成英、德、日等国文字。《女生贾梅》、《小鬼鲁智胜》、《宝贝当家》等十余部小说被改拍为影视作品。 
 
    
 
  二、关于《男生贾里》 
      《男生贾里》是一部反映当代中学生精神风貌的小说,小说用生动活泼、轻松幽默的笔调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学生家庭、学校生活的各个侧面,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特色,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男生贾里》曾获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三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首届《巨人》中长篇小说奖第一名。在上海一百六十万中小学生投票产生的“首届上海优秀少儿读物评选活动”中荣获头奖。评论家说:“《男生贾里》是近年难得的深受中小学生欢迎的长篇小说。”(《文艺报》)“秦文君的《男生贾里》《女生贾梅》无愧为我们时代儿童文学的优秀之作。”(《文艺报》) 
 
    
 
  三、课前热身: 
       jiào  lái  huì lù  jì huì   guó  è    gěng     fèn 
 
      发酵  招徕    贿 赂   忌 讳   巾帼    噩梦    耿耿于怀   忿忿然 
       nuò   sè       chǔ   chóu  yú    jiù    yì      jì 
 
      许诺   茅塞顿开   泰然处之  应酬     舆论  内疚   洋溢  心有余悸 
 
    
 
  四、朗读课文,研讨课文内容: 
    1、故事按发展过程可以分四个阶段,课文已经采用隔行的办法将四个阶段分开。 
      明确:第一阶段,主要事件是选举学生会干部。 
      第二阶段,主要事件是墙外的噪音使同学们无法安心上课,关键时刻鲁艳青挺身而出,呼吁尽快搬走售货铺,最终将此事办成。 
      第三阶段,主要情节是林武翔去看店铺拆迁时被砸伤,贾里等人一下子由英雄变成了受人指责的“罪魁祸首”。 
      第四阶段,是故事的结局。贾里得到爸爸的鼓励,终于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2、概括故事情节: 
      明确:选前风波——噪音事件——受伤余波——双喜临门。 
    3、在这个事件中,贾里经历了怎样的起伏波折?  
         略 
    4、经历这场风波后贾里的最大感受是什么? 
  明确:真正的人生滋味是多味的—酸甜苦辣。 
    5、为什么贾里认为“真正的人生滋味是多味的?” 
         略 
 
    
 
  五、主题: 
  文章围绕中学生贾里、鲁智胜等选举学生会主席这一事件展开,描写了中学生天真烂漫的生活,通过主人公贾里如何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歌颂了乐于助人、敢于负责的优秀品德。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基础知识。 
  (一)判断下边生字注音是否正确,对的在后边括号内打“√”,错的打“×”。 
    1. 提辖(xiá)             唱个喏(nuò)          小厮(sī)(    ) 
    2. 较量(  
  jiào)            恁地(nèn)             懦弱(nuò)(    ) 
    3. 揸开(zhā)          绽开(diàn)            时辰(chén) (    ) 
    4. 馄饨(hún tun)      腌臢(ā·za)       迸裂(bèng) (    )  
 
    
 
  (二)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三个人出了潘家酒肆,到街上分手。 
      B. 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 
      C. 郑屠大怒,两条急气从脚底下直冲到顶门,心头那一把无名业火焰腾腾的按奈不住…… 
      D. 若和俺硬到底,洒家倒绕了你!你如今对俺讨绕,洒家偏不绕你! 
 
    
 
  (三)鲁达的下列做法,反映了他怎样的性格,简要回答。 
    1. 鲁达只把这十五银与了金老,分付道:“你父女两个将去做盘缠,一面收抬行李。俺明日清早来发付你两个起身,看那个店主人敢留你!”(     ) 
 
    
 
  2. 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于,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去得远了,方才起身,迳到状元桥来。 (             ) 
 
    
 
  3. 鲁达踏住胸脯,看着这郑屠道:“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 (             ) 
 
    
 
  4. 鲁达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尸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             ) 
 
    
 
  二、阅读分析: 
  (一)按照课文内容理顺下列情节的顺序。 
      A. 智走他乡   B. 父女诉苦   C. 义赠白银   D. 酒楼宴友  
  E. 消遣郑屠   F. 旅店送行 
                                                             
 
 
    
 
  (二)说说下边句子,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人物的方法,表现了鲁达什么性格特点。 
    1. 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    ) 
 
    
 
    2. (鲁达)回头看着李忠、史进道:“你两个且在这里,等洒家去打死了那厮便来!”(    ) 
 
    
 
    3. 且说鲁达寻思,恐怕店小二赶去拦截他,且向店里掇条凳子,坐了两个时辰。约莫金公走得远了,方才起身,迳到状元桥来。(       ) 
 
    
 
    4. 鲁达看着李忠道:“你也借些出来与洒家。”李忠去身边摸出二两来银子。鲁提辖看了见少,便说:“也是个不爽利的人!”  (      ) 
 
    
 
  (三)回答问题。 
  1. 鲁达为金氏父女到状元桥找郑屠算帐,采用了什么方法?说明鲁达什么性格特点? 
                                                                  
 
 
    
 
    2. 阅读课文中对“三拳”的描写。 
      (1)三拳的落点是: 
      A、                      ;B、                      ; 
  C、                         
 
      (     2)这三拳颠倒一下行吗?为什么? 
                                                                    
 
      (3)这里的三个比喻句变换了哪三种不同的感觉? 
      A、           B、               C、                  
 
      (4)这一段表现了鲁达什么性格特点? 
                                                                     
 
 
    
 
    3. 阅读课文最后三小节,回答问题。 
  鲁达打死郑屠后,为什么“假意”道:“你这厮诈死?”还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三、阅读下边段落,回答问题。 
      郑屠右手拿刀,左手便来要揪鲁达,被这鲁提辖就势按住左手,赶将入去,望小腹上只一脚,腾地踢倒在当街上。鲁达再入一步,踏住胸脯,提起那醋钵儿大小拳头,看着这郑屠道:“洒家始投老种经略相公,做到关西五路廉访使,也不枉了叫做‘镇关西’!你是个卖肉的操刀屠户,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镇关西’!你如何强骗了金翠莲?”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 
      郑屠当不过,讨饶。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倒饶了你!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罄儿、钹儿、饶儿一齐响。鲁达看时,只见 
      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弹不得。 
  1. 本文选自《          》第三回,作者          ,是   末   初人。 
    2. 这段文字写鲁达在打郑屠之前说的那几句话是为了              ,这样写有力地表现了鲁达                     的性格。 
 
    
 
    3. 作者细致地描绘了三拳打死“镇关西”的情节,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 
      A. 排比     B. 比喻     C. 拟人 
 
    
 
    4. 文章描写鲁达三拳的效果是从哪个角度写的?   (        ) 
      A. 从两旁看的人的嗅觉、视觉、听觉角度 
      B. 从鲁达的嗅觉、视觉、听觉角度 
      C. 从作者的嗅觉、视觉、听觉角度 
      D. 从郑屠的嗅觉、视觉、听觉角度  
 
    
 
    5. 作者对鲁达的“三拳”,不是简单勾勒,而是淋漓尽致地详细描写,主要用意是(   ) 
      A. 逼真地写出郑屠被打的惨象,深刻地揭示出恶人终有恶报的道理。 
      B. 生动地描绘出鲁达与郑屠打斗的场面,表现鲁达武艺高强,勇武非凡。 
      C. 痛快淋漓地写出横行霸道、欺压良民的郑屠的可悲下场,写得越惨越解恨。 
      D. 反衬当时人们不敢扶持正义、惩治邪恶的社会风气。 
 
    
 
    6. 从文中对郑屠户的语言、动作描写来看,郑屠的性格特点是                       。 
 
    
 
 
    
 
 
 
 
    
 
 
 
  【试题答案】 
 
  一、  
  (一)1.×2.√3.×4.√ 
  (二)B 
  (三)1. 慷慨大方、扶危济困;2. 粗中有细,有勇有谋; 
        3. 嫉恶如仇、不畏强暴;4. 朴直机智 
  二、 
  (一)略 
  (二)1. 动作描写。说明鲁达办事鲁莽,性格暴躁,又直爽。 
        2. 语言描写。说明鲁达嫉恶如仇。 
        3. 心理、动作描写。说明鲁达粗中有细。 
        4. 语言描写。说明鲁达爽直。 
  (三) 
  1. 鲁达到郑屠店后先要十斤精肉燥子,再要十斤肥肉臊子,最后要十斤寸金软骨,并且只许郑屠动手切,以便激郑屠的火,让他也尝尝被欺负的滋味。采用的是激将法。说明鲁达机智、粗中有细  2.(1)A.鼻子 B.眼眶际眉梢 C.太阳穴 
     (2)不能,若颠倒先打太阳穴,一拳郑屠就会被打死,而鲁达的本意并非要打死郑屠,只是来教训他。但鲁达讲明来意并替金氏父女打了第一拳后,郑屠不但不认错,态度还很强硬,鲁达才打了第二拳,这之后郑屠才求饶,令鲁达极为气愤才有了第三拳,失手打死了人。因而顺序不能颠倒。 
     (3)A. 味觉               B. 视觉         C. 听觉 
     (4)表现鲁达不畏强暴,嫉恶如仇,粗中有细又豪爽侠义。 
    3. 鲁达是失手打死人,而这样说是为其脱身做准备。表现其精明、机智。 
  三、 
  1. 《水浒》,施耐庵,元、明。  
  2. 交代了打郑屠的原因,使鲁达三拳打得有理有据。疾恶如仇、伸张正义、不畏强暴。  
  3. B          4. D          5. C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