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2007学年度人教版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 
 | 
作者:郝其  上传者:admin  日期:07-11-16  | 
 
 
 作者:郝其 
 
2006—2007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 二 语 文 
 
第I卷(共30分) 
一、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勒紧/敲诈勒索   骁勇/妖娆    抨击/怦然心动      跻身/济济一堂 
B、载体/荆棘载途   紧俏/刀鞘    市侩/脍炙人口      教诲/风雨如晦 
C、炽烈/博闻强识   文牍/亵渎    对峙/恃才傲物      弹劾/放浪形骸 
D、痊愈/瑕不掩瑜   庇佑/毗邻    契合/锲而不舍      滂沱/气势磅礴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初出矛庐     徇私舞弊         飞扬拔扈        攫取 
B.莫名其妙     喁喁私语         理屈词穷        收迄 
C.恬退隐忍     众口烁金         功亏一溃        炮烙 
D.自惭形秽     掎角之势         逆情背理        打烊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昨天,学校请来北京名师给我们讲课,受到同学欢迎,真是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呀! 
B、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多年没有见面,想不到这次在杭州能与你萍水相逢。 
C、发生在约旦首都安曼三家豪华酒店内的自杀袭击事件造成了重大伤亡,现场尸体横陈,惨不忍赌,令人叹为观止。 
D、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旅游胜地阳朔,风景如画,秀色可餐,果然名不虚传。 
4、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学术腐败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学术资源分配体制不够合理、社会风气不佳和个人品行不良造成的。 
B、六年间,我国航天技术完成了从单舱到三舱、从无人到有人、从“一人一天”到“两人五天”的进步。 
C、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八荣八耻”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变成每个公民的行为标准。 
D、那些在各条战线上以积极进取、不折不挠对待生活和工作的人,才是我们尊敬和学习的对象。 
二、(9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7—10题 
《茶馆》前后(节选) 
①前辈作家大都在他们的青年时期达到了自己的写作高峰。建国以后,前辈作家大都在盛年,或前点或后点都应是写作的丰收时期。他们的创造活动,若从经历的种种政治运动的精神看,可以说是从善如流。不过冷静下来想,觉得他们后期的努力,极少超过前期的成就。   
②老舍先生有个例外的壮举,那是话剧剧本《茶馆》。 
③《茶馆》是他个人漫长创作生涯中的高峰,也是五六十年代剧作界的高峰,是前辈作家少见的后期超过前期的高峰,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诸多艺术家通力合作,导演表演都上了高峰。这高峰那高峰,成了北京人艺的保留节目,老人艺的风格发挥极致的王牌剧目。因此,《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 
④比方说,这高峰那高峰的作品,却是全世界只有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独家演出。据说,也有别的剧院剧团想演来着,都没有演成。那么这是“阳春白雪”了?可是北京人艺屡演不衰,不见得曲高和寡。 
⑤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到来,这个戏当然是毒草。为资本家树碑立传也不够了,是为封资修唱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既是挽歌,结尾中撒纸钱又唱又跳的一场,就成了“要害”,蝎子尾巴,黄峰尾上针。主演王掌柜的于是之心中不安,“交待”问题道:《茶馆》原来没有这场戏,有回老舍向演员们征求意见,是于是之他提出来结尾秃了点儿,演到这里没事儿不好演了,老舍这才想出了撒纸来的,不能全赖在人家身上。 
⑥不久,老舍走进太平湖水中。传说打捞的人说,在湖底立着。《茶馆》也没有了“票房价值”,也立在太平湖中了。 
⑦其实,《茶馆》第一次上演,正赶上大跃进,报上几乎没有捧场的文章。 
⑧据说当年,有一天,北京人艺的几位艺术家,在老舍那里看见一个本子。老舍把一些还没有完成的东西与艺术家们商量。记得其中一场戏极好,希望老舍写成一个万里本。这就是《茶馆》的第一幕。可是当年就传出来一名话,确实有这么一句话,老舍听了意见,说:“那就配合不上了。” 
⑨五十年代的剧作,老舍在配合,配合婚姻法,配合选举代表,他是要宣传从“莫谈国事”到“参政议政”的。若照艺术家们的说法写下去,配合什么呢? 
⑩现在看来,他那不少“配合上”的戏,都不能上演了,上演也没有观众了。偏偏这个“配合不上”的,还在舞台上放光彩。“那就配合不上了。”这句话提出的问题,是最有琢磨头的事。 
注:老舍是在文革中跳湖自杀的。 
 
5、对文中划线的两句话理解正确的一组是 
①“从善如流”是指前辈作家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从而达到以创作的高峰。 
②“从善如流”是指前辈作家盛年时期的作品大多是配合政治运动的。 
③《茶馆》“也立在太平湖中了”是说《茶馆》从此就没有再上演过。 
④《茶馆》“也立在太平湖了”是说老舍打算修改《茶馆》的计划无法完成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6、对第⑤段“蝎子尾巴,黄峰尾上针”比喻作用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茶馆》整个剧情都不符合当时的政治环境,似乎与新社会格格不入。 
B、说明既然是为资本家唱挽歌,撒纸钱的那一场戏就不应该安排又唱又跳。 
C、说明戏本来演到这里就该结束,无须接受于是之的意见安排撒纸钱的戏。 
D、说明《茶馆》结尾是为封资修挽歌,向新社会反攻倒算的最恶毒的部分。 
 
7、第③段末说“《茶馆》的出现,有好些个叫人思索的方面”,下面不属于文中“思索”的一项是 
A、高峰作品为什么大都出现在前辈作家的青年时期,而不在他们的盛年时期? 
B、高峰作品为什么只有独家演出,而且屡演不衰,别的剧院剧团都演不成? 
C、高峰作品为什么偏偏“配合不上”,而到现在又大放光彩? 
D、高峰作品当初为什么是毒草,而且连作者也被逼自杀?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 
智伯率韩、魏二国伐赵。围晋阳,决晋水而灌之。城下缘木而处,县釜而炊。襄子谓张孟谈曰:“城中力已尽,粮食匮乏,大夫病,为之奈何?”张孟谈曰:“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臣请试潜行,见韩、魏之君而约之。”乃见韩、魏,说之曰:“臣闻之,唇亡而齿寒。今智伯率二君而伐赵,赵将亡矣。赵亡则君之次矣。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二君曰:“智伯之为人也,粗中而少亲,我谋而泄,事必败,为之奈何?”张孟谈曰:“言出君之口,入臣之耳,人孰知之者乎?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二君乃与张孟谈阴谋,与之期。张孟谈乃报襄子。至其日之夜,赵氏将杀其守堤之吏,决水灌智伯。智伯军救水而乱。韩、魏翼而击之,襄子将卒犯其前,大败智伯军,杀其身而三分其国。襄子乃赏有功者,而高赫为赏首。群臣请曰:“晋阳之存,张孟谈之功也。而高赫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也,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者,唯赫不失君臣之礼,吾是以先之。”由此观之,义者,人之大本也,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故君子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 
(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8.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城下缘木而处    缘:沿着       B. 无为贵智士      贵:尊重 
C. 不如行义之隆    隆:高尚       D. 美行可以加入    加:超过 
 
9.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及今而不图之,祸将及二君              B. ①君其图之。   
       ②溪虽莫利于世,而善鉴万类.                 ②吾其还也。 
     
    C. ①吾是以先之                            D. ①赵亡则君为之次矣 
②各各竦立以听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0. 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智伯率韩、魏围困晋阳,赵形势危急,赵襄子找张孟谈问计。张孟谈提出了游说韩、魏,共谋对付智伯的计策。 
    B. 张孟谈首先打消韩、魏二君的顾虑,再晓以利害,最终说服了韩、魏二君,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联合起来打击智伯。 
    C. 赵氏掘开大堤,水淹智伯,韩、魏攻其两翼,赵襄子正面进攻,终于大败智伯的军队,杀死了他,并瓜分了他的土地。 
D. 赵襄子赏有功之臣,首先奖赏的不是张孟谈而是高赫,臣子们不解。赵襄子解释说,作战的功劳比不上“行义之隆”。 
 
第Ⅱ卷(共120分) 
四、(23分)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10分) 
(1)亡不能存,危不能安,无为贵智士。(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虽有战胜存亡之功,不如行义之隆。(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且同情相成,同利相死。君其图之。(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鹧鸪天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1)综观全词,“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2)词中是怎样写“心事”的? (2分) 
  (3)“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三句在景物的写法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① ,凡在故老,   ,况臣孤苦,特为尤甚。(李密《陈情表》) 
②客有吹洞箫者,       。其声呜呜然,       ,如泣如诉,余音袅袅。(苏轼《赤壁赋》) 
③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2).①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②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潦水尽而寒潭清,              ”两句描写的是深秋的景色。 
     ③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叶子时期的梅 
晨  义 
    我找不到那丛梅树了,因为我来的不是时候。我是在初夏的一个下午,进入这片水边的花地。如果是寒意未减的早春,远远地就能看见它,那金黄的花色啊,曾怎样地让一双冷寂的眼睛充满温情。那时的花园是沉睡着的,等待复苏的废墟,到处是冰硬光滑的旧年的枝条,而一树腊梅的开放,正像贫穷岁月出现的一堆黄金,照亮了周围的一切。可是现在,绿叶掩盖了世界,我只能在回忆里呼吸它独有的芬芳。 
    我在枝枝叶叶间徘徊。我忽略了我并不认识它的叶子。我记得,它长在一丛丁香的身旁。但丁香淡紫的碎花也已落尽,丁香的叶子我同样分辨不出。我是多么无知。 
    我不能这样轻易走掉,因为梅就在这里,或者是这一棵,或者是那一棵。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一定用了它的语言向我指示,只是我没有通晓物语的聪明。低头寻觅,地上没有落花飘零的踪影,更不见我当日留连伫足的行迹。都被风吹去了,都被雨打去了。泥土啊,你什么都知道,可你什么也不告诉我。后来,我发现了枝头残存的花穗,虽已干枯,但我认得那细小的模样就是丁香。找到了丁香,也就找到了默然的梅。 
    可爱的你呀,藏在了自己的叶子里。但我还是找出了你。花朵是你的脸吗?叶子是你的衣裳吗?我不知道,你有太多的神秘。 
    腊梅的叶子碧绿油亮,并无奇异之处。与花相比,叶是寂寞之物。从深春到晚秋,这丛梅树将一直寂寞下去,在层层叠叠的浓阴里度过无人折弄的安宁时光。它会被许多人遗忘,被许多眼睛所忽略。 
    我凝视着它,凝视着叶子时期的梅,我想记住它。 
    对于梅,人都喜欢它花时的鲜艳、雪天的热烈。梅花,“梅”字后面总要跟着一个“花”字。踏雪寻梅的逸致,梅花三弄的韵事,也都是冲着花来的。这样的爱,短暂而肤浅。花凋谢,人消散,曲终了。灿烂之日,人众如云;繁华过后,陌不相识。 
    今天我来,就是要看看无花的梅,看看它的长久和佳美。而绝非如诗人叶芝的《当你老了》中所写的:“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的脸上痛苦的皱纹。”绝不是这样!我不怀这样的心思来看它。青枝交错,碧叶婆娑,这才是梅最年轻最富有的辰景。就像当初它并不需要谁的所谓寻求和赞赏,如今它也不需要谁的所谓记取和安慰。而且我还知道,这也正是梅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没有了那些真真假假的嘴唇、那些虚虚实实的眼目,一棵树,会活得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如果花是一种显露,那叶就是一种隐藏?我喜欢这种隐藏。 
    临走,我摘下两片梅叶,我要拿回去,向人寻问:“你认识它吗?” 
  但此刻分明有一个声音提醒我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一丛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     
14.文章第3段说“它一定知晓我的心事”,“我的心事”是什么?(4分) 
答: 
                                                                               
15.对叶子时期的梅,作者极力称道的有哪些方面?(6分) 
答:                                                                              
                                                                                  
16.文章引用叶芝的诗,意在阐明什么道理?(4分) 
答: 
                                                                              
17.⑴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分)  
答: 
                                                                            
⑵文章最后一段说“无所谓显露,也无所谓隐藏,人或知,或不知,对于腊梅又有多少意义呢?”这句话作为全文的收笔,有何深刻含义?(4分) 
答: 
 
 
 
 六、(15分) 
18.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3个短句(6分) 
  流畅自如的水和宁静自守的山因为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而分别被看成智者和仁者的象征。 
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修改下面语句中存在的毛病,使语言表达更连贯,语意更通畅。(2分)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黯淡的墙壁,破旧的家具,衣料的粗陋,都使她苦恼。 
修改:                                                    
 
20.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3分) 
诸葛亮在街亭失守后,斩了马谡,并说:“吾非为马谡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临危之时,曾嘱吾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今果应此言,乃深恨已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大小将士,无不流涕。 
这段自白,表现了诸葛亮对刘备的          ,也表现了他                。 “无不流涕”反 
映了                                                        。 
 
2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4分) 
        创造性思维对思维者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创造性思维与思给者的天赋有着一 
定的联系。在某种意义上,创造性思维的天赋就是一种高度的敏感性、感受力和洞察力, 
他就像卓越的探矿者,善于发现并开掘深深地掩埋在地下的矿藏。再者,思维者对他思 
维的对象应有浓厚的兴趣,一个研究者对他研究的对象缺乏兴趣,他要进行创造性的思 
维是不可能的。当然,不管一个人有多么高的天分,也不管他们对自己思维的对象怀着 
多么强烈的兴趣,要是他是浮躁的、缺乏意志力的,要进行创造性思维也是很困难的。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湾漫画家蔡志忠说:“如果拿橘子来比喻人生,一种橘子大而酸,一种橘子小而甜,一些人拿到大的就会抱怨酸,拿到甜的又会抱怨小。而我拿到了小橘子会庆幸它是甜的,拿到酸橘子会感谢它是大的。”     
请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侧面或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诗歌除外),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 答题卡 
一、二、三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四、(23分) 
11.翻译句子(共10分) 
(1)译文:                                                                       (4分) 
   
(2)译文:                                                               (3分) 
  
(3)译文:                                                                       (3分) 
 
 
 
12.(1)                                                               (2分) 
  (2)                                                                        (2分) 
(3)                                                                        (4分) 
 
13.(1).①      、                  
 
②                  、                         
 
③             
 
(2).①                     、                     、                          。 
 
②                       
 
③                                  
五、(22分) 
14.                                                                      (4分) 
 
 
15.                                                                           
 
                                                                           (6分) 
 
 
16.                                                                        (4分) 
 
 
17.①                                               (4分) 
 
 
  ②                                                                           
 
                                                                          (4分) 
 
 
六、(15分)   
           
18.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9.                                                                       (2分) 
 
20.                、                     、                                   (3分) 
 
21.  
  
参考答案 
1、B 
2、D(A、矛—茅  拔—跋  B、迄—讫  C烁—铄  溃—篑) 
3、D(A、贬义   B、萍水相逢指从没碰面的人相遇    C、叹为观止,赞美所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4.C (A 项杂糅。 B 项“完成”与“进步”不搭配。D项“……不折不挠的精神……”) 
5、C  6、D   7、A   
8:A 缘,攀援,在这里可译为“爬上” 
9:B 两个“其”均为语气副词,译为“还是”。其余三项,两个“而”字,前一个表示假设关系,后一个表示转折关系;两个“以”字,前一个表原因,可译为“因为”,后一个表示顺接,相当于“而”:两个“则”字,前者是连词,表示假设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 
10:B。先晓以利害,再打消顾虑。“为了三家共同的利益”也与文意不符。 
11:(1)国家面临灭亡却不能使它保存,有了危难却不能使它安定,那也就不用尊重我们这批有智谋的人了。 
(2)即使有战胜敌人保存自己的功劳,也不如尊崇大义高尚。 
(3)再说,情况相同的人应该互相成全,利益一致的人应该生死与共。二位君王还是仔细想想吧! 
12:(1)想家,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厌倦奔波与飘泊(仕途),希望归隐田园。(答出一点即可满分) 
(2)用去年团圆的欢乐与今年分离的痛苦作对比写“心事”;用“两鬓秋霜细有华”、“儿女团圆夜煮茶”的细节写“心事”;通过写归鸦反衬自己的不归,来写“心事”。(答出一点即可) 
(3)动静结合,“山”、“水”、“霞”、“林”是静景,“归鸦”是动景;通过写黄昏明丽的景物来渲染气氛;写景由远及近。(答出两点即可满分) 
13. (1).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犹蒙矜育      ②倚歌而和之 如怨如慕 
③穷岛屿之萦回  
(2).①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②烟光凝而暮山紫 
③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14、我是特意来看无花的腊梅的,看看它的长久与佳美。(4分) 
15、①最安宁的阶段  ②最年轻富有的辰景  ③最纯洁最快乐的日子  ④更真实、更自由、更健壮  (答出①、②、③、④得6分,漏掉①或②各扣2分) 
16、意在阐明自己看重的不是腊梅独艳天下的显露的一面,而是它作为一种花木最本质极普通的一面。 
17、本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借梅喻人。(4分) 
 这句话字面上是说梅,开花时期的“显露”与叶子时期的“隐藏”,都是“别人”的感觉,对于梅自身来说,它无非是自然界一棵普通的植物。文章以梅喻人,含蓄地告诫人们,我们每个人也如同这样一丛腊梅,也应固守自己的本色,做到无所谓显露,无所谓隐藏。(答出画线的部分文字大意可得满分)(4分) 
18.中国古人喜欢用比喻手法在自然界寻找人生品质的对应物(2分),因此流畅自如的水被看成智者的象征(2分),宁静自守的山被看成仁者的象征(2分)。 
19“黯淡的墙壁,破旧的家具”改成“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2分) 
20.①忠诚 ②严于自责③将士被诸葛亮忠诚、自责所感动,也对其理解和支持。(每点1分) 
21. 创造性思维与思维者的天赋、兴趣和意志力有关。 
  
22.【写作点拨】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是大而甜的橘子,但那只能是我们的美好愿望而已。任何人的一生都不会绝对的完美。这就要看我们怎么个活法,看我们如何对待自己手中的橘子。。蔡先生拿到酸的庆幸其大,拿到小的则庆幸其甜。他的做法充满了智慧,而这样的人生就是一种智慧的人生。  
我们的人生充满了无数个这样的橘子,蔡先生的做法对我们来说犹如一剂良药。倘若我们总是以自己的尺度来衡量万事万物,则我们连一个橘子也拿不到。因此我们不能奢求人生,不能抱怨生活,相反,我们要以感恩的心态来对待这并不算漫长的人生。  
    审题立意方面,①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与失,不要患得患失。②处在任何环境中,都要从良好角度寻求优势。这两种为最佳立意。  
 
 
作者EMAIL:haoqi@eyou.com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