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首页 | 试卷下载 | 课件下载 | 教案教学 | 教学素材 | 作文中心 | 备课 | 中考 | 高考 | 学习频道 | 教师频道 | 课外读物 | 会员区 | 手机版


  您的位置试卷下载 >>高二年级上 >>课文练习 >>
《当仁,不让于师》同步练习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2-27


北 京 四 中

撰 稿:董海娜  编 审:徐冬杰  责 编:陈为华

二、当仁,不让于师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光辉的文化巨人,他们的思想和著述对我们产生过深远的影响,甚至对全人类都产生过影响。其中,孔子这是这样一位先哲圣人。

  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讲道:'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那么,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你能对他有多少了解呢?

  经过前面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于孔子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孔子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出名的有七十二人。这位被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是怎样对待他的弟子的呢,孔子的弟子对是如何评价他的呢?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将来了解这些问题。通过学习,也可以让同学们对于孔子能够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一、结合注释,阅读本文,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然( )尔( )饥( )笑( )( )( )

  2、掌握如下通假字。
  君子一言以为知  '知'通'智'
  道之斯行     '道'通'导'
  夫子矢之曰    '矢'通'誓'
  毋吾以也     '以'通'已'
  鼓瑟希      '希'通'稀'
  莫春者      '莫'通'暮'

  3、解释下列词语在文章中的含义。
  叔孙武叔仲尼:诽谤
  见其不知量也:只,仅仅
  颜渊然叹曰:叹气的样子
  仰之高:更加
  循循然善诱人:一步一步有次序地
  如有所立卓尔:卓越、突出的样子,'尔'是形容词、副词的词尾,相当于'然'
  仁:遇到,面对
  子武城:往、去
  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
  所否者:我
  饥馑:灾荒、荒年
  由也之:治理
  比及三年:等到
  且知也: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
  以君子:等到
  舍瑟而:站起来
  异乎三子者之:陈述
  为国礼:用
  其言不:谦让
  是故哂之:因此

  4、注意如下特殊句式或用法。
  我以文:使动用法。
  是丘也:判断句。
  不吾知也: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疑问句中的宾语前置。

  二、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1、【原文】 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
  【译文】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子贡说:'不要这样吧,孔子是诽谤不了的,其他人的贤良,象丘陵一样,还可以超越;孔子却象日月,别人没法超过。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

  2、【原文】 陈子禽谓子贡曰:'子为恭也,仲尼岂贤于子乎?'子贡曰:'君子一言以为智,一言以为不智,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不可阶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谓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绥之斯来,动之斯和。其生也荣,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
  【译文】 陈子禽对子贡说:'你是谦虚吧,孔子哪里比你强?'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孔子的高不可及,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万众一心,共享太平。他生也光荣,死也可哀,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

  3、【原文】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越钻研越觉得深厚;看着就在前面,忽然却在后面。老师步步引导,用知识丰富我,用礼法约束我,想不学都不成。我竭尽全力,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我想攀上去,但觉得无路可走。'

  4、【原文】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我岂敢当?不过,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则可以这么说。'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

  5、【原文】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译文】 孔子说:'面对仁道,在老师面前也不要谦让。'

  6、【原文】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教学有保留吗?我没有保留,我没什么不是同你们一起做的,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7、【原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译文】 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哪用得上宰牛的刀?'子游对他说:'以前我听您说过:'君子学道就会爱护别人,小人学道就会服从指挥。''孔子说:'同学们,子游说得对,刚才我是在开玩笑。'

  8、【原文】 子见南子,子路不悦。夫子誓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
  【译文】 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子路不高兴。夫子发誓说:'若我有歪心,老天讨厌我吧!老天讨厌我吧!'

  9、【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真贤德!一篮饭,一瓢水,在陋巷,人人都愁闷,他却乐在其中。颜回真贤德!

  10、【原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夫子哂之。'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稀,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译文】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陪坐,孔子说:'不要顾及我年长,而不敢讲真话。你们经常说,没人理解你们,如果有人理解并重用你们,你们打算咋办?'子路急忙说:'较大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外有强敌入侵,内有饥荒肆虐,我来管理,只要三年,可使人人有勇气,个个讲道义。'孔子微笑。'冉求,你怎样?'答:'方圆几十里的地方,我来治理,只要三年,可使百姓衣食充足,至于精神文明,要等能人来教化。'公西赤,你怎样?'答:'我不敢说能干好,但愿意学习。祭祀的事,外交的事,我愿穿着礼服,做个助理。'曾点,你怎样?'曾皙弹琴正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说:'我与他们三位不同。'孔子说:'说说有什么关系?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夫子感叹说:'我欣赏曾点的情趣。'其他三人走后,曾皙问:'他们三人的话怎样?'孔子说:'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您为何笑仲由呢?'治国要讲礼让,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虚,所以笑他。'冉求谈的是治国吗?'怎么见得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就不是治国呢?'公西赤谈的是治国吗?'祭祀和外交,不是国家大事是什么?如果公西赤只能当助理,谁能当总理?'

  11、【原文】 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quot;
  【译文】 伯牛生病。孔子去探问,从窗口握着他的手,说:'快要死了,命该如此吗?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

  12、【原文】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 颜渊死,孔子说:'哎!老天要我的命啊!老天要我的命啊!'

  13、【原文】 颜渊死,子哭之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译文】 颜渊死,孔子痛哭。身边的人说:'您不要过于悲痛了!'孔子说:'过于悲痛了吗?不为他悲痛为谁悲痛?'

  三、思考问题。
  1、在孔子弟子的眼中,孔子是一位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是一位学识丰富、谦虚有礼、道德高尚、施教有法、毫无自私之心的圣人。
  (同学们可以从文章中找出一些体现这些品质的语句,加以仔细体会)

  2、找出第一节中的两个比喻,说明这两个比喻的作用。
  他人之贤者,丘陵也。
  仲尼,日月也。
  通过比喻说明了孔丘是他人无法超越的。

  3、从第三节中找出孔子是如何教导弟子的?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4、从第四节中找出能够体现孔子品质的语句。
  抑为之不厌,诲之不倦。

  5、孔子为什么会比较同意曾点的看法呢?
  略。

  6、“当仁,不让于师”,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这种思想现在还有意义吗?为什么?

  四、词语积累。
  循循善诱、莞尔一笑、杀鸡焉用牛刀

  五、请同学们整理有关孔子的教育思想,并选择其中一两条,结合当今实际情况,谈一谈对其教育思想的理解。字数不少于500字。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交互区
上传资料 资料求助
 站内搜索

关键字   

 栏目推荐
在线新华字典  在线成语词典
古诗词大全    中国四大名著
文言文翻译   入团志愿书
中考历届试卷  高考历届试卷
初中阅读练习  高中阅读练习
 相关资料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75页)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48页)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34页)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41页)
《当仁,不让于师》教学设计4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32页)含教案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3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3
《当仁,不让于师》学案3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2
《当仁,不让于师》练习题
《当仁,不让于师》教案2
《当仁,不让于师》学案2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6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5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4
《当仁,不让于师》导学案
《当仁,不让于师》学案
《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教案1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3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2
《当仁,不让于师》ppt课件1
《论语》选读之《当仁,不让于师》备课资料


   版权所有 无忧无虑中学语文网 Email:zmjfy@yeah.net  浙ICP备050191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