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教案2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8-03-13  | 
 
 
  
浙江省温岭中学    林海鸣 
 
壹、学练目标 
一、情感目标 
1、树立阶级分析观点。 
2、学习茅盾先生为革命奋斗一生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二、认知目标 
1、积累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理解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意义与效果。 
三、技能目标 
1、掌握结合语境品味语言的深层含义和感情色彩的技能。 
2、掌握通过重要词语和重要语段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的技巧。 
3、了解阅读同类文艺评论文章的方法。 
4、了解文学评论的基本写法。 
贰、学练方法选择:文体切入法 
叁、重点难点 
1、文学评论常采用以议为主,叙议结合,评析结合的写法。 
2、前人观点与自己观点的异同。 
3、选择“林冲、杨志、鲁智深”为论据所体现的典型性。 
肆、课时安排:2教时 
伍、教学步骤及方法 
第一课时 
1、简要复习学过的小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导入新课 
2、布置自读,划分段落与层次,归纳大意 
3、逐一落实第一部分的段落层次论述 
⑴第一部分第一层次(第一节) 
观点:人物描写个性化(与前人基本相同)面目——至少 
成因:朝夕揣摩图像(前人)杜撰、附会——否定 
            朝夕揣摩民间文学(自己)    科学——肯定(对比) 
⑵第一部分第二层次(第二至第三节) 
观点: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理由:遭遇——思想意识——出身阶层 
           (因为、为了……因此、于是)(不但如此) 
            递进     例证     对比 
⑶第三部分第三层次(第四节) 
观点: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 
理由:出场——品性(用行动来表现) 
           (好比——由远渐近、引人入胜) 
4、小结:⑴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⑵用作品本身作论述的根据 ;⑶论述的角度选择(同异可比:思想内容——写作技巧)。 
5、作业: 
①书面:思考和练习一之“1—4”、三;②口头:中午看“武松打虎”录相片断或阅读《水浒传》有关武松打虎部分,思考如果用“武松”为例能否证明自己的观点?如能,为什么不用? 
【附板书】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茅盾) 
观点:人物描写个性化(与前人基本同)面目——至少        
成因:朝夕揣摩图像(前人)杜撰、附会——否定        
            朝夕揣摩民间文学(自己)    科学——肯定(对比) 
观点: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理由:遭遇——思想意识——出身阶层 
           (因为、为了……因此、于是)(不但如此) 
            递进     例证     对比 
观点: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 
理由:出场——品性(用行动来表现) 
           (好比——由远渐近、引人入胜)比喻 
 
 
 
 
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课,①检查口头作业:如果用“武松”为例能否证明自己的观点?如能,为什么不用?(能;但其阶级出身及思想性格与鲁智深、林冲、杨志都有部分的相同点,不够典型。即不能像鲁智深、林冲、杨志三人那样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②评论《水浒》人物描写时,作者得出了哪些观点?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答案从上节课略)——导入新授 
2、默读课文(6—7节),思考:作者认为《水浒》的结构有哪些特点?(①全书看,其结构不是有机的结构;从一个人物的故事看,结构是严密的,有机的。②各自独立、自成整体的故事在结构上的共同特点是:a.故事发展有序,疏密相间;b.变化错综,摇曳多姿。 
3、这两个特点的认识,有主次之分吗?从何处可见?(有主次之分;①次②主。从论据可见,用来支持观点的主要论据是林冲和杨志两个人各自独立的故事;林冲与杨志两个人物的故事在结构上的不同点分析,写作目的也是为了证明《水浒》结构特点②。) 
4、写林冲的故事结构特点是否与写杨志的故事结构特点同一?(不同)那么,林冲的故事结构特点是什么?(腾挪跌宕——释义、逐步到达高潮;落实“笔墨之经济”中的“经济”这一词义) 
5、杨志的故事结构特点又是什么呢?(纵横开合、高潮在于中段;比较“智取”“抢取”,落实“软取”与“硬取”的语言表达作用) 
6、小结上文学习,转入总结段阅读理解 
①文中说“《水浒》还有许多优点值得我们学习”。这“许多优点”具体指哪些?(人物对白中常用民间口头语;动作描写使形象鲜明) 
②文中“(请不要误会……其它方面。)”中的括号作用是什么?(解释说明)“暂不谈它的其它方面”中的“其它方面”指的是什么?(还是指上文的“许多优点”)那么,“其他方面就没有可供我们学习之处”这句话是否是累赘?(不累赘;因为上文“许多优点”是从小处看,而现在是从大处看,角度已经不同) 
③“在这上头,我的偏见,以为《水浒》比《红楼梦》强些”这句话中的“这上头”指代什么?(人物描写和结构)“以为《水浒》比《红楼梦》强些”的理由是什么?(作为一个人物的故事结构看,《水浒》的结构是有机的) 
④这一节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例证、对比论证) 
7、总结全文学习,①要求自读“单元知识和训练”的基础知识“文学评论的特点”部分(p34—36);②思考和练习一之“5”讨论。 
8、作业:阅读高中语文第四册第四单元“单元知识和训练”中的《德军剩下来的东西》,选准一个角度,抓住这篇微型小说的一个写作特点,写一篇500字以上的文学评论。 
【附 powerpoint 板书】 
 
人物描写个性化 
善于从阶级意识去描写人物的立身行事 
关于人物的一切都由人物本身的行动去说明 
全书不是有机叙—评—析 
(次)          a.发展有序,疏密相间——腾挪跌宕,逐步到达高潮(林冲) 
个人严密有机 
(主)         b.变化错综,摇曳多姿——纵横开合,高潮在于中段(杨志) 
小——许多优点(口头语言、动作描写) 
大——人物描写和结构 
《水浒》——强 
《红楼梦》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