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同步练习
  | 
 | 
作者:   上传者:rtert777  日期:08-08-04  | 
 
 
 一、 积累和运用 
1、 下列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  ) 
A湍急      堆成        诱惑        旗帜 
B砸进      撑住        精湛        清晰 
C镌刻      障碍        窘迫        难堪 
D呜咽      宽恕        刨土        陡峭 
2、 下列各项中书写有误的一项(  ) 
A风合日丽     婉若      陡峭      遒劲 
B融会贯通     镌刻      气慨      精湛 
C猝不及防     揣度      窘境      宽恕  
D无可奈何     通牒      震撼       湍急 
答案:A    风和日丽     宛若 
3、 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虚词正确的一项(   ) 
       现在这位艺术家开始用那枝铅笔在墓碑上方写字了,墓碑很高,他(   )用不着弯腰,(  )他得将身子前倾,(  )这座他不愿践踏的坟丘,正好将他与墓碑隔开,( )他又不愿踩那坟头。于是,他踮起脚,左手撑着墓碑。 
      A 基本     但是      由于     而 
      B 根本     但是      因为     而 
      C 基本     可是      由于     但 
      D 根本     可是      因为     而 
答案、B  
 
4、 填入下列各句 的词语正确的一项(  ) 
① 他以其(  )的技艺,用那支普通的铅笔写出了金色的字母;他写道:“这里安息着——”,每一个字母都显得那么清晰、秀丽,深深的(  )在墓碑上,金光闪闪。 
② 据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惠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作出了贡献。 
③ 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 
     A 精彩      镌刻         亲临       品味 
     B精彩       印          莅临        品位 
     C 精湛     镌刻        亲临        品位 
     D精湛      印         莅临        品味 
   答案:C“亲临”指亲自到(某处)  “莅临”有来到来临的意思,多用于贵宾,表示尊敬之意。题中强调孙女士亲自到北大,应用“亲临”。“品味”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而“品位”指文学艺术作品所达到的水平。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句是          (    ) 
      A卡夫卡的尸体被运回布拉格的时候,那里的人们还不清楚,运回来的是一位与但丁、莎士比亚、哥德一样举足轻重的作家。 
   B全球约有8000万只被囚禁的动物有机械重复活动的习惯,尽管这与动物园有的行为大相径庭,但人们还是认为,它有助于动物适应狭窄或枯燥的环境。 
  C最近几年,俄罗斯杜布纳核研究所可谓是惨淡经营,国家拨给的预算实际上只能到位一半,研究所只能向各种基金组织申请研究补助。 
D近几天我们走访了四所学校,这只是管中窥豹,还不能说已经全面掌握了全市各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情况。 
6、下列各句中无语病的一项(   ) 
  A可是,有时候他几乎又看不见那座坟头了,很多旗帜遮挡着它,那些旗帜飞舞着,翻卷着。 
  B首都各界群众的代表到机场迎接凯旋归来的奥运健儿。 
  C看到艺术家的这中窘况, K 很伤心,他哭了起来,抱头呜咽了很长时间。 
  D这种将企业各方的权利义务用合同、章程等方式加以明确,对于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无疑是一种基本保障。 
   答案:C “又”放在“几乎”前;   “归来”去掉; “明确”后加“的做法” 
7、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可是,有时候他几乎又看不见那座坟头了,很多旗帜遮挡着它,那些旗帜飞舞着、翻卷着,虽然看不见旗手,但是仿佛那边响彻着一片欢呼雷动之声。 
     B他以其精湛的技艺,用那支普通的铅笔写出了金色的字母;他写道:“这里安息着——,”  每一个字母都显得那么清晰、秀丽,深深的镌刻在墓碑上,金光闪闪。 
       C约瑟夫K做了一个梦。 
  D因此,K也陷入了窘境;他们相互递着无可奈何的眼色;显然这是一场令人难堪而又无法消除的误会。 
  答案:D、A的第四个逗号改成分号;B引号里的逗号放在引号外边;C 
约瑟夫K中间加间隔号。 
8、下列各句中,不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卡夫卡,茨维格小说家。他生前默默无闻,身后却获得殊荣,被尊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他的创作对他以后的现代主义各派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B卡夫卡是欧洲著名的表现主义作家。他的作品大都用变形荒诞的形象和象征直觉的手法,表现被充满敌意的社会环境所包围的孤立、绝望的个人。成为席卷欧洲的“现代人的困惑”的集中体现。 
      C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短篇小说《地洞》《变形记》,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等。 
      D《梦》主要是写借助于“做梦”,通过分析那些乔装打扮的梦境而窥见了真实。 
答案:A卡夫卡是奥地利小说家。 
二、 阅读理解 
(一)、阅读下文,完成9—12题 
现在这位艺术家开始用那枝铅笔在墓碑上方写字了;墓碑很高,他根本不用弯腰,但是他得探身前倾,因为那座坟头将他和墓碑隔开了,而他又不愿踩那坟头。于是,他就踮着脚,左手撑着墓碑。他以其精湛的技艺, 
用那支普通的铅笔写出了金色的字母;他写道:“这里安息着——”,每一个字母都显得那么清晰、秀丽,深深的镌刻在墓碑上,金光闪闪。他写完这五个字之后,回头看了看K;而K这时正焦急地等着看碑文下文,根本没有注意那个人,两只眼只顾盯着那墓碑。果然那男人又开始往下写了,但是他写不下去,出现了什么障碍,他放下铅笔,再次向K转过身来。于时,K也望着艺术家,发现那个人面带窘色,但是却说不出他为什么感到窘迫。他先前的全部活力消失了。因此K也陷入了窘境;他们互相递着无可奈何的眼色;显然这是一场令人难堪而又无法消除的误会。这时送葬乐队的小钟不合时宜地响了起来,可是,艺术家举起的手使劲地挥了两下,制止住了钟声。过了一会儿,钟声又响起来了;这次非常轻微,而且未经人制止自己便突然停住了,好像它这一次只是为了想定定音。看到艺术家的这种窘况,K很伤心,他 
哭了起来,抱头呜咽了很长时间。艺术家等K平静下来以后决定不顾一切继续写下去,因为他没有别的办法。他写下的第一小笔就使K喜出望外,可是,艺术家显然是违心地写下这一笔的;字体也不那么秀丽,而且失 
去了那种金色的光辉,显得苍白无力,整个字母倒是很大。那是一个大写的字母J,就在那个字母快要写完的时候,艺术家怒气冲冲使劲一脚踩进坟头里,踩得四周的泥土都飞了起来。K终于明白了艺术家的意思了;可是已经来不及请他宽恕自己了;艺术家用双手刨土,几乎毫不费劲的刨开了;看来一切都预先准备好了,那层薄薄的泥土只是为了做样子的;刨开这层表土,一个墙壁陡峭的巨大墓穴就显现出来,这时,K感到被一股轻飘的气流从背后一推,便一下坠进入了那个墓穴。在下边他的脑袋还竖立在颈脖上呢,便很快被这无地的深渊吞没了,而在上面,石碑上已经很快地写上了他那遒劲而秀丽的名字。 
看到这个情景,他兴奋得醒了过来。 
9、“这是一场令人难堪而又无法消除的误会。”这个误会是什么? 
   答案:艺术家需要埋葬的是K,而K却不知埋葬的是自己,为何要埋葬自己。 
10、“钟声又响起来了;这次非常轻微,而且未经人制止自己便突然停住了,好像它这一次只是为了想定定音。”钟声的再一次响起,仅仅是为了定音吗? 
        钟声的响起,是在提醒艺术家不要忘了他是来埋葬K的,再一次的响起 
,似乎是在催促艺术家抓紧时间把K埋葬,也似乎是催促K最好自己能明白怎样去做。 
11、为什么看到艺术家写下第一笔后,K喜出望外,而艺术家却怒气冲冲? 
      K以为是在为己立碑,他不能理解立碑的真实目的是埋葬他,在艺术家与他对视许久之后,他没能想象的那样自觉地跳进坟中,因而艺术家怒气冲冲。 
12、为什么莫名其妙地将K埋葬后,却要艺术家为他立碑并写上遒劲秀丽的字? 
    答案:K被莫名其妙的埋葬,这是残酷的,但残酷的事实却用艺术的“善”来掩盖,从而让我们透过层层虚假去透视这个社会的真实面目。 
(二)阅读下文完成13到16题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来犹如欢乐的黎明,结束了束缚黑人的漫漫长夜。 
  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一百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穷困的孤岛上。一百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萎缩在美国社会的角落里,并且,意识到自己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会,就是要把这种骇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就某种意义而言,今天我们是为了要求兑现诺言而汇集到我们国家的首都来的。我们共和国的缔造者草拟宪法和独立宣言的气壮山河的词句时,曾向每一个美国人许下了诺言,他们承诺给予所有的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不可剥夺的权利。 
就有色公民而论,美国显然没有实践她的诺言。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只是给黑人开了一张空头支票,支票上盖上“资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来。但是我们不相信正义的银行已经破产,我们不相信,在这个国家巨大的机会之库里已没有足够的储备。因此今天我们要求将支票兑现——这张支票将给予我们宝贵的自由和正义的保障。 
13、第二段划线句中的“物质充裕的海洋”和“穷困的孤岛”各喻什么? 
答案:物质财富充裕的美国社会;生活在贫穷困苦中的黑人社会。 
14、为什么说黑人“是故土家园中的流亡者”?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美国是黑人的故乡、家园,他们本应该是美国的主人,但现实却是他们得不到自由、民主,得不到幸福的生活。 
15、第四段“美国没有履行这项神圣的义务”一句中“这项神圣的义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案:给予所有的美国人以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力。 
16、(1)第四段中划线的“空头支票”比喻什么? 
    答案:比喻没有实践的诺言。 
     (2)划线句子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以资金不足为借口,拒不履行给黑人以生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