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颗枸杞豆》说课稿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2-02-13  | 
 
 
 《三颗枸杞豆》说课 
 
一、 说教材 
1、关于第一单元教学主题的界定: 
个人认为应该是一个关于“老师或者对自己产生有益影响的人或事”的一个阅读单元。 
2、关于《三颗枸杞豆》在本单元的位置: 
本单元的第四篇课文,可以定位于给自己一生产生巨大影响的人或者事情上来的。 
3、关于小说的主题 
是一篇朴实无华而又蕴含深意的小说,作者借助那令“我”一生为之改变的“三颗枸杞豆”,阐明了人生历程改变的偶然性。三叔的一生给了“我”许多启迪:只有抓住时间,人生才会有价值。绝不能见异思迁、知难而退,否则,必将一事无成。 
4、关于小说特色的理解 
(1)、小说人物: 
三叔的描写相当成功,主要通过对三叔行动、语言、外貌的描写来表现他: 
疾病缠身、身体虚弱的身体现状;悔恨自己虚度一生、希望能够抓住仅有的时间努力学习和工作,并且想用自己一生的教训来教育后人的心理现状。 
“我”: 
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动作、语言等描写来完成对“我”由一个“淘气鬼”转变成一个珍惜时间生命、勤奋求学、最终成为植物学家这样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完成人物的塑造,进一步体现三叔这个值得思考的人物、三叔的生命教训给我的一个影响。 
关于人物的界定: 
如何理解三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三叔的一生,虽然一事无成,但是他为虚度年华而悔恨,清醒地认识到抓紧时间学习工作的重要性,当他后悔莫及的时候,又把教训留给了后人,希望后生把握时光,做出有为的业绩。 
一句话:虚度人生的教训明镜可鉴,警示后人的勇气实属可嘉。 
(2)、小说情节: 
设计了两次与三叔的相遇,展现“我”心理变化的过程,展示“我”由一个“淘气鬼”转变成一个珍惜时间生命、勤奋求学、最终成为植物学家这样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 
(3)、环境描写 
(4)、小说语言: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仔细揣摩,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体现了他对时间、生命的认识,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总结和悔恨,能抓住时间、生命,也就是能抓住时间学习、工作、生活。 
(5)、关于小说叙述顺序的学习 
文章采用倒叙的写作手法,先交待“我”是植物学家,但是小时候却是出名的淘气鬼,形成悬念,引出回忆。然后按照时间的顺序记叙“我”同年时候怎样受三颗枸杞豆的启发、教育,懂得生命的意义,转而勤奋好学的。 
(6)、关于文章以小见大写作方法的学习 
表现一个“人应该抓住时间、抓住生命;人应该有目标、有毅力,应该知难而进等人生要义”的主题,作者选择了用自己如何由一个出名的淘气鬼转变成勤奋好学、珍惜时间、生命而最终成为植物学学家这样的人生经历,来告诉人们:珍惜时间、生命的重要,告诉人们善于借鉴的重要,告诉人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要知难而进、要有毅力,选择材料的角度不可谓不巧妙,这种选材角度小,而表意深远的方法,实在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二、说教材处理 
(一)、教学目标设计 
1、小说人物描写的分析与学习: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小说语言的品味与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方法。 
3、小说写作方法的学习:以小见大选材方法、倒叙叙述方法、前后照应的结构。  
4、小说深刻主题的体会与把握: 
只有抓住时间,人生才会有价值。绝不能见异思迁、知难而退,否则,必将一事无成。 
(二)、重点难点设计 
1、小说人物描写的分析与学习: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2、小说语言的品味与学习:比喻拟人修辞方法。 
3、小说写作方法的学习:以小见大选材方法、倒叙叙述方法、前后照应的结构。  
三、说教学方法 
朗读(整体把握小说)——朗读(重点问题导引)——交流(解决问题、学习重点)——讲解(整体把握小说重点、查漏补缺)——练习(重点拓展延伸、深化对小说理解、训练小说主体能力) 
四、课时划分 
诵读课文,整体把握:一课时。 
五、关于小说可以延伸完成的本册书上的其他内容: 
比如:修辞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学习问题。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 
一、 朗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⒈  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枸【gǒu】  杞【qǐ】    壳【qiào】(ké)鞘【qiào】   撒【sǎ】(sā) 
     桦【huà】  晌【shǎng】 擎【qíng】      坠【zhuì】   鲜【xiǎn】(xiān) 
     摞【luò】  殷【yān】   慕【mù】        梁【liáng】  训【xùn】  蕊【ruǐ】 
     瓣【bàn】  晕【yùn】   癌【ái】        腻【nì】     隙【xì】   憾【hàn】 
     蚱【zhà】  蜢【měng】  蹑【niè】       捏【niē】    溢【yì】   蒲【pú】 
     葚【shèn】 瞒【mán】   苞【bāo】       蒿【hāo】    荠【jì】   喃【nán】 
     捎【shāo】 禅【chán】 
     ⒉  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蹑手蹑脚:形容走路时脚步放得很轻。 理会:理睬。 烦躁:烦闷急躁。训斥:训诫和斥责。 凝神:聚精会神。粗心大意:疏忽,不细心。惊诧:惊讶诧异。怪异:奇异。心计:计谋;心里的打算。惊讶:惊异。鲜为人知:别人很少知道。 乏味:没有趣味;缺少情趣。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等身:和身体一样高。 著作:用文字表达意见、知识、思想、感情等。    殷红:带黑的红色。凄楚:凄惨痛苦。痛楚:悲痛;苦楚。 灰心丧气:(因遭到困难、失败)意志消沉,情绪低落。枸杞:圆形或椭圆形的浆果,红色,可入药。 羡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渺茫:因没有把握而难以预期。口头禅:今指经常挂在口头的词句。 变异:同种生物世代之间或同代生物不同个性之间的形态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的差异。 
二、思考问题,初步感知小说主题 
⒈  提问:通过预习,你们能否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样的三颗枸杞豆(在“枸杞豆”前面加上一个恰当的修饰语)? 
     明确:富有教育意义的三颗枸杞豆;有深刻涵义的三颗枸杞豆;征服我的三颗枸杞豆;催我奋进的三颗枸杞豆;三叔送我的三颗枸杞豆。 
⒉ 提问:这三颗富有深刻意义,催人奋进的枸杞豆征服了“我”,但在之前“我”是什么样的人呢?之后又变成什么样的了?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成语来概括这种转变呢?           
    明确:开始“我”是一个贪玩的孩子;一个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一个爱逃学的孩子;一个热爱大自然的孩子。后来他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开始勤奋好学,成为植物学家。——判若两人 
 
第二课时 
整体把握课文, 
初步理解文章主旨。 
一、导入               
     有人说“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必定有一个成功的女人”,其实每一个成功人士后面都有一个或者几个人,这些人可能成就斐然,也可能是个可悲的失败者,正是这么一个人,指引着一个人走上成功之路。什么是成功?努力过了,奋斗过了,可以不必为浪费生命而后悔了,那就是成功。今天我们就想让大家通过学习《三颗枸杞豆》来深刻地理解这个道理。 
二、教学步骤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小说内容。 
1、小说先交待自己是植物学家,然后又说自己是出名的淘气鬼,这样好交待的目的是什么? 
制造悬念,引起回忆,解释自己是如何由一个淘气鬼转变成为一个勤奋好学的人,最终成为一个植物学家的。 
2、哪些段落是作者回忆的内容?回忆了一些什么内容?  
3——59小节;回忆了与三叔相遇,受到他虚度一生教训的启发和教育,认识到时间、生命的珍贵,勤奋努力,最终成为一名植物学家的经历。 
3、一共写了几次与三叔的相遇?各自的段落划分是怎样的? 
二次。 
4、在相遇之前还写了什么? 
山谷树林是我的乐园。 
为什么要写这些? 
位下面写在树林里遇到三叔、自己后来成为植物学家做一个铺垫。 
5、二次相遇之后,我有变化吗?说明了什么? 
“○”也是一切事物的起点。  
于是,我从这三个“○”出发,勤奋地去追寻一,二,三……以至更复杂、更艰深的学问。  
第二次相遇使得我受到了巨大的震撼,懂得了珍惜时间、抓住生命的重要,从此努力奋发,终于有所作为。 
6、最后一段写作者成为植物学家之后认识到了什么? 
使他真正成为植物学家的是三叔一生虚度的教训给他的启示和教育。 
(二)、小节 
1、这种将结局放在最前面来写,起到制造悬念、引起回忆效果的写法叫做:倒叙写法。 
2、文章采用了倒叙写法,写三叔虚度一生留给我的教训——三颗枸杞豆留给我的启示和教育:要抓紧时间、抓住生命,勤奋努力,有所作为。 
(三)、整理课后一、三题。 
1、曾经的淘气鬼变成了植物学家,是什么原因使“我”有这么大的变化? 
听了三叔的介绍后,了解了他虚度的一生,特贝汉斯塔临终前送给我的三颗枸杞豆让我明白了生命的宝贵,领悟到了他的悔恨和对我的期望,所以我以此为鉴,以现在为起点,抓紧时间,勤奋学习,最终有所成就。这也就是我由淘气鬼成为植物学家的根本原因。 
2、如何看待三叔的一生? 
虚度一生的教训不可效仿,警示后人的勇气实在可嘉。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一、三。 
2、完成同步训练。 
3、体会小说描写人物方法的妙处。 
4、体会小说语言的精妙,完成课后第二题。 
 
 
 
第三课时 
体会小说人物描写的精妙, 
品味小说生动的语言。 
    
一、 人物分析 
(一)、对“我”转变历程的描写分析 
1、小说开始就提出自己是一个淘气鬼,淘气表现在什么地方? 
抓金巴牛、捣鬼、逃学、捉蝴蝶、掏雀蛋,上学几天后,旧病复发。 
体现出对学习的什么态度? 
不重视后者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 
2、“呆呆立了一会儿,忽然感到很乏味。 ”“乐园”般的树林里,这是为什么感到乏味?  
三叔对野豆角花细致的观察,对知识的渴求触动了他,乐园成了乏味的所在,是三叔的问题唤醒了自己体内蕴藏已久的求知欲望,认识到了逃学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 
3、 再遇三叔是什么时候?说明了什么? 
星期天,至少再遇时“我”没有再逃学。 
4、“我一下站起来,逃跑了。”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  
“俯下身”,捏住我的脸蛋。说:“这是太阳?这也是太阳!” 
怎么理解? 
“我”是孩子,能否成为太阳——有用的用价值的人,值得怀疑——因为还曾经逃学嘛! 
但是对我已久报有希望,“我”就是希望,就是太阳。 
5、三叔留给我的人生最后一个谜于是什么?  
三颗枸杞豆。 
三个生命告终的句号,三个遗憾的0。 
对我有什么启示?  
0是起点,从0出发,抓住实践,勤奋追寻,有所作为。 
(二)、描写人物方法的总结 
动作、语言、心理描写。 
(三)、三叔的描写 
1、外貌描写 
体现他疾病缠身、身体虚弱。 
2、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 
二、语言品味 
1、描写语言的生动形象。 
2、人物的语言贴近人物身份的特点。 
3、修辞使用的恰当。 
比喻、拟人。 
三、问题 
1、你曾经有过想“逃”的感觉吗?你曾经有过“逃”的经历吗? 
2、你对父亲的这种“牛羊怕杀,人怕打!” 
四、布置作业 
三叔的一生给了“我”非常深刻的影响,以至于“我”能成为植物学家。那么你的童年中发生过类似作者的事情了吗?请你把它整理在周记本上。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