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析语言,认识、理解迁客骚人的“物暗己悲,物明己喜”的感情变化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了解背景,深入理解作者所表达的“物暗己悲,物明己喜”的感情变化和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教学重点与难点】认识、理解迁客骚人的“物暗己悲,物明己喜”的感情变化和古仁人、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教学安排】课型:导读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文本 
1、学生感知:你认为此篇文章想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2、分析交流: 
(1)文章是如何表达这一中心的?(联系原文,品读) 
第5段:吾尝求古仁人之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自己要与古仁人一样具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文章中除了“古仁人”、“吾”,还写了哪些人?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乃重修岳阳楼”积极的政治态度,即使受到不公正的对待,也应奋发向上。 
迁客骚人:“登斯楼也,……感极而悲者矣” 物暗己悲 
“登斯楼也,其喜洋洋者矣。”    物明己喜 
(3)理清关系,深入理解。 
问题: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到文章中共写了那几个人?他们之间又存在怎样的关系? 
  
滕子京 →    迁客骚人     →古仁人    → 作者 
交代缘由,   对比,反衬,   类比,表达抱负 
流露态度。   突出古仁人 
问题:其实文章中有一句话能够总括 
二、认识作者 
纵观全文,结合背景,理解作者。 
背景:范仲淹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1043年任副宰相,上书提出减徭役、均公田等十大措施,但受阻未能实现,且因此1045年贬放邓州。1046年写下此篇《岳阳楼记》。 
自己被贬放,但依旧心怀天下,心忧天下,难能可贵。 
联系《渔家傲》、。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将军白发征夫泪”,由自己而及征夫总收全词。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抒发的是作者壮志难酬的感慨和忧国的情怀。 
三、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理解了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了文章的中心,理解了作者的情怀和抱负。 
四、作业 
填充下列空各处 
| 
    |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 
 文章中心  |  
| 
 滕子京  | 
 迁客骚人  | 
 古仁人  | 
 作者  | 
    |  
| 
    | 
 物暗己悲 
物明己喜  |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的情怀  | 
    |  
| 
    |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