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体会文中反语的运用。 
2.领会文章中语句的意蕴,分析其如何体现作者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3.掌握文中相关知识,扩大知识面。 
4.文章语言精彩,细心揣摩可提高写作能力。 
◆过程与方法 
l.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为辅。 
2.讨论法、问答法、诵读法、点拨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l.体味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的历史,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重点难点疑点剖析 
  
◆重点 
1.分析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把握文中反语的运用。 
3.引领学生回顾文中的那段历史,了解文中相关知识,丰富知识面。 
◆难点 
1.领会作者立场鲜明、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 
2.感受作者富有特色的语言。 
◆疑点 
作者谴责英法联军的行径用了不少反语,这些反语有何作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准备几幅圆明园的图片。 
◆学生准备 
1.查资料了解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那段历史。 
2.预习课文,准确认读文中的生难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我们中国能与之媲美的,只有圆明园。可惜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是遗址。历史记载了耻辱的一页,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以其强盗般的卑劣行径掠夺并焚烧了圆明园,如今只留下些断壁残垣。看着插图,举步其中,步履沉重;叩问历史,回声重浊……从遥远的国度里传来了正义的质问,回眸一瞥,原来是伟大作家雨果。今天我们学习雨果的《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把特勒上尉的信》。 
二、介绍作家及背景资料 
1、雨果       2、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第二次鸦片战争)       3、圆明园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 
1.示范朗读,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章。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画出赞美圆明园的语句、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并细细体味。 
3.齐读文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 
提问: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理清第三段的思路。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4.齐读讽刺侵略者的语句。 
提问: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 
(用反语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5.齐读课文3-6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涵 
学生朗读所划的语句,细细体味语言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谈到“巴特农神庙”?)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一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4.他们手挽手,笑嘻嘻回到了欧洲。 
  (这一句有什么特殊的表达效果?) 
5.这是文明对野蛮所干的事情。 
   (注意品味加点词) 
6.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7.我希望有朝一日,解放了的干干净净的法兰西会把这份战利品归还给被掠夺的中国。 
(“干干净净”是什么意思?雨果的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8.我证实,发生了一次偷窃,有两名窃贼。 
   (从这一句话中,可以看出雨果什么样的品质?) 
五、拓展练习 
1.雨果作为一名法国人,很容易被当局制造的舆论所蒙蔽,容易被狭隘的爱国狂热所支配。而雨果能够这样做就越发显得难能可贵了,请具体说说他的难能可贵之处有哪些? 
    雨果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都是难能可贵的。 
    他的立场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而是人类的立场。他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了文明的创造者。 
2.中国是被掠夺者,我们中国人谴责强盗,控诉掠夺是很自然的,而雨果作为一位法国作家,却公开指责本国政府,为中国人鸣不平。这实在非常了不起。请以“谢谢你,雨果”或“雨果,好样的”为题,说一段话,谈谈你的感想。 
    选三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点评。 
六、小结全文,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中心:这封书信饱含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愤怒地谴责了侵略者的罪行,表达了对被侵略、被掠夺者的巨大同情,震撼读者心灵。 
中国晚清政府由于朝政腐败,致使国力衰颓,只能靠奴颜媚骨求得苟延残喘,这是历史的耻辱,民族的耻辱。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它以年轻的姿态出现在世界舞台上,我们坚信,这个“超人的民族”定会青春勃发,焕发新的生命力,在世界历史的画页上留下精彩绚丽的一笔。 
七、布置作业 
1.仔细阅读文章第三段,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绘那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圆明园。 
2.运用“富丽堂皇”“荡然无存”各写一句话。 
3.预习下一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