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前》教案3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3-08-02  | 
 
 
 一、易错字复习 
 
黔贵  踱步  狐裘  粗犷  嚼草  纯粹  引吭  瞬息  屏息  崩裂  尘滓  耳膜  蕴藉   
 
二、学习新课《雷雨前》 了解作者茅盾(184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茅盾”是1926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幻灭》时用的笔名。他写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如小说《子夜》、《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腐蚀》等,剧本《清明前后》、散文《白杨礼赞》等。他的作品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艰苦历程,绘制了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为我国文学宝库创造了珍贵财富。我国现代杰出的作家,“五四”新文学运动先驱之一,革命文学奠基人之一。 
 
三、识记本课重点字词 
 
字音字形:帐幔  揩汗  水门汀  呕吐  龌龊  踱步  模样  剥落  噤声  乘隙 
 
字义词义:水门汀  猛可  乘隙  龌龊  不折不扣  泛淘淘  咆哮  晚快边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 
 
按时间变化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清早(1——10段) 
 
上午 (11——12段) 
 
下午 (13——20段) 
 
五、赏析文章中描写闷热的语句,分析其妙处 
 
(分别从环境描写与人物感受两方面进行赏析) 
 
六、本文仅仅是一片写景散文吗,联系本课写作背景 
 
《雷雨前》写于1934年9月,那正是我国现代革命史上黎明前最黑暗的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屈服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内加紧对革命根据地实行反革命的“围剿”,对它统治地区的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和奴役。大片国土沦丧,民族灾难深重,贪官嚣张,污吏横行,人民被禁锢在黑暗的牢笼里,气都憋得透不过来。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作者怀着强烈的爱憎写下了这篇散文,通过对雷雨前大自然的变化和人的感受,寄托了作者渴望革命高潮的到来,让大雷雨“冲洗出个干净清凉的世界”的迫切心情。而文中“灰色的幔;苍蝇、蚊子、蝉儿;风雷闪电;执刀巨人;大雷雨”各象征了什么?   
 
灰色的幔:国民党统治和一切反革命力量;苍蝇、蚊子、蝉儿:反动官僚、帮闲文人  
 
风雷闪电:一切革命力量 ;执刀巨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大雷雨:革命高潮,推翻反革命统治的的大决战 
 
七、拓展训练 
 
比较阅读《雷雨前》与《海燕》有无相似处,谈谈你的看法。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