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四韵》说课稿 
进才北校   张晓兵 
一、单元分析: 
  本单元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希望通过对文章的阅读,让学生了解“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在个人修养、科学研究、人生价值观等不同方面的重要作用。几篇文章运用了不同的文体,“诗歌、小说”等,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让我们体会到了昂扬的爱国激情。 
二、单元学习要点: 
1、读诗:感受诗歌凝练的语言,把握诗歌生动而意蕴丰富的意象,体会诗人敏感的内心感受和充沛的情感,并掌握一些朗读自由体诗的技巧。 
2、两纲教育点:充分运用课文所渗透的国情资料,并注意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对祖国的朴素感情,激发学生献身祖国、建设家园的志向。 
(3、读小说:深入文本,力求对小说主题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4、知识点与能力点:进一步巩固初一所学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等,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三、课程资源分析: 
余光中作为一位生在大陆,成名于港台的著名诗人,他的诗中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传统文化深深的依恋之情和忧患意识。在诗中,诗人刻意选取的四组意象:“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无一不深深地刻有中华民族的印记,充分体现了诗人的艺术敏感性,对生活感受的深度和传达感情技巧水平的高超。 
四、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第二学期,学生们刚刚学习过了一个诗歌单元“我为少男少女歌唱”,对于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已经初步掌握了诗歌的朗读技能,所以,在教学中除了要涉及这些以前的知识点,更要加深对诗歌主题的深入分析。 
五、教学目标定位: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感知《乡愁》创造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 
2.掌握赏析诗歌的基本方法——意象分析;  
3.培养学生展开联想领悟诗意的能力 。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感情及诗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乡愁”,树立爱家爱国意识。 
六、教学关键把握: 
教学重点:让学生利用联想和发散思维领悟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中主要意象的文化含义。 
七、教学实施过程: 
  
| 
 一、导入  | 
 诗歌在我国有着渊远流长的历史,它记载着中国悠久文化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她寻找光明。”诗歌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品味过去的荡气回肠与今朝的风花雪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再一次走进现代诗的世界。  | 
   
  
  
  
课前聆听音乐(罗大佑《乡愁四韵》),沉浸于乡愁的氛围之中。 
ppt  | 
   
让学生走进诗歌的美好意境 
   |  
| 
 二、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 
 1、学生自主介绍,相互交流,说出对余光中的初步认识。 2、老师适当补充其人其事。(关于时人的评价、诗人的情感世界等) 余光中在文章中写道:“中华文化已直根于心中。”他还说:“烧我成灰,我的汉魂唐魄仍然萦绕着那片厚土”  。 
ppt  |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现居台湾。当代诗人和评论家。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作,次年随国民党军队赴台。《乡愁》《听听那冷雨》是其诗歌和散文中流传最广的。   | 
   
检查预习情况 
  
   |  
| 
 三、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  
  
听示范朗读  
  
一首诗只有读出来,生命才算完成,朗诵者要象演奏家一样,把诗歌的潜在生命激发出来,这样才能吸引人。  
  
ppt  | 
 自由读(在读的时候,揣摩一下怎样才能读好。)  指名读(指出他的朗诵好在哪儿,还有哪些不够好的地方。)  学生评价,并引出诗歌朗诵的基本要求:  ①语速——稍慢  
 ②感情——是昂扬激越还是忧郁深沉的呢?  ③重音  
④节奏  | 
 进行朗读技巧的指导 
   |  
| 
 四、研读诗歌,理解主旨 
  
  
  
   | 
 1、自古写“愁”有诸多名句,如“抽刀断水水更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等,把抽象的思绪化为具体的形象,本诗作者是如何将乡愁这种抽象的情感表达出来的呢?为了更好的解读作者的情感,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概念——意象!   | 
   
(所谓意象,就是作者为表达观点,抒发情感所借助的事物。简而言之,就是作者的情感载体。)  
  
  
   | 
   
  
明确知识点 
   |  
| 
    | 
 2、自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意象。 
(注意点拨,引导学生在读中产生相关联想来解诗,使学生的理解不流于概念化和过于肤浅,并学习通过联想把握诗意的方法。)  | 
 自由发言,谈阅读感悟。 
“长江水”,“海棠红”、“雪花白”、“腊梅香” 
  
   | 
   
  
分析意象,产生联想,体会作者的情感 
   |  
| 
 ppt:“海棠红”的理解 
  
  
  
  
  
  
  
  
  
  
  
  
  
3、出示名家鉴赏本诗意象的语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  | 
 “长江水”是自然滋润万物的汩汩清泉,是母亲哺育儿女的甜美乳汁,是祖国抚慰游子的绵长柔情。 “海棠红”和 “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雪花白”则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剔透、洁白无暇隐喻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 
学习,打开一扇诗歌鉴赏的窗。  | 
   
  
  
  
  
  
  
  
提升认识。  |  
| 
 五、总结主题、迁移拓展  | 
 1、小结,总结诗歌的主题。 
2、读席慕容的《乡愁》,初步感受  | 
 总结归纳 
朗诵(背诵)  | 
   
  
   |  
| 
 六、布置作业  | 
 1、阅读下面句子,然后仿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课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2、选做: 
(1)选取课文中的一节,展开精彩想象,试将属于你心中的画面描绘出来,要求表现出诗人的感情。 
(2)比较本诗与席慕容的《乡愁》选择意象方面的异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