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掌握文章的文体及其六要素 
2、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及其作者的写作技巧 
3、体会作者所传达出爱情的崇高和美好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及其作者的写作技巧。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理解和阅读体会真正的爱情是崇高的、美好的。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 课 时 
一、课文导入 
二、作家作品 
三、关于玫瑰花 
四、品读课文 
1.初读课文,疏通文字。 
2.再读课文,梳理脉络 
(1)整理出本章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时间:情人节 
地点:教室里 
人物:老师和学生 
事件起因: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 
经过:教师娓娓动听的讲解经玫瑰与情人节的来历,使学生认识到爱情的美好和崇高 
结果:教师的“爱情教育”得到了学生的认同,获得了成功 
(2)理清文章的层次:、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给老师出了一个教育上的难题。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事由。 
第二部分(第7~10自然段):写教师向学生讲述红玫瑰和情人节的来历,还不忘记对学生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 
第三部分(最后几个自然段):通过学生写给“我”的纸条,说明“我”的“爱情教育”获得成功。 
(3)细读课文第二部分,把握其中的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7~8自然段):“我”娓娓动听地讲述关于红玫瑰的来历,学生“全神贯注”地倾听,很巧妙地烘托了“我”教育的成功。 
第二层次(第9自然段):“我”讲述了西方人情人节的来历之后,还介绍了中国的情人节,希望学生们在“接受西方文化的时候,也不应该忘记自己民族传统文化”。 
第三层次(第10自然段):作为语文教师的“我”,还不失时机地“还给学生一份意外的‘礼物’”,这份礼物不仅是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给学生上了一堂爱情教育课,使学生受益匪浅。 
(本文以玫瑰花为线索,运用纵向思路。) 
五、作业: 
完成课后思考题。 
第二 课 时 
一、美文欣赏——自主阅读,完成下列思考题: 
(1)标题改为“一堂成功的‘爱情教育’”行不行,为什么? 
(2)请找出文中场面描写的句子,说说其作用. 
(3)结合上下文的具体语境,分析文中重点句子。 
品读佳句 
(1)文中场面描写的句子 
(2)为什么我们不能以美好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们呢? 
(3)我又给学生们一份意外的“礼物” 
二、艺术特色 
1.文章运用了设疑激趣的方法,激发读者阅读的兴趣。 
2.场面描写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画面的描写,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实践活动等的集中表现,对揭示背景、表现主题、发展情节、刻画人物都有重要作用。 
3. 作者善于通过对人物眼神、神态、表情、动作的捕捉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 
三、口头表达 
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爱情的形象是什么”进行讲述交流。 
四、课外延伸 
要求学生在课外诵读爱情小语,并每人搜集文章三篇。在班上交流。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能力测试题。 
2.有表情朗读课文,熟读课文第二部分。 
教学反思:关于爱情教育这个敏感的话题,我还应不断吸纳他人先进的教学理念,全面分析学生,有针对地结合社会现实,充分运用教学机智,以更好处理这类教育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