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7
  | 
 | 
作者:liuguoguo  上传者:admin  日期:14-11-03  |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教案  
教材分析: 
1、 本课为语文版八年级上册第5课,教材安排为精读课。  
2、 第二单元的首课。整个第二单元,包含了四篇“新闻”,细分之下,依次是:消息、特定、电视解说词、人物通讯。  
3、 单元整体设想:让学生了解“新闻”这一体裁,对“新闻”感兴趣,能在生活中关注“新闻”,在“新闻”中学习语文。 
教学目标:  
一、 知识与能力  
1、 明确消息这种新闻体裁的有关知识。  
2、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特点。  
3、 体会语言中蕴含的丰富情感。  
4、 培养学生概括事件的能力,初步了解消息的写法。  
二、 过程与方法  
本文可以通过学生课前查资料、分组讨论、演讲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三、 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的消息,全国人民为之欢腾,这是祖国强大而赢得的。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一、 重点  
让学生以此课为例了解“消息”的特点,培养学生从新闻中学语文。  
二、 难点  
了解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所表达的丰富的情感。  
教学设想:  
1、 确立三个板块:“信息与选材”、“结构与组成”、“语言与词汇”。  
2、 建立一个基础:教师读课文,让学生从中提取信息与的为教师找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北京奥运会是举世瞩目的一件大事,是值得我们中华儿女自豪和关注的一件大事!  
在2001年的7月,决定这届奥运会主办权花落谁家的那一刻,同样也是举世瞩目,同样也特别牵动着我们中国人的心。事情的结果现在我们都已经非常清楚了,是我们的首都北京赢得了这届主办权,这才有了七年后这届物品出色的北京奥运会。新华社的记者在莫斯科及时进行了报道,记录下了这重大的事件。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当时的这一报道——《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二、 明确学法  
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假设穿越时空隧道,来到2001年的7月前的那一刻,一起来通过这篇及时的报道来了解在莫斯科发生的事情。  
要求大家不要看课本,由老师来临时扮演“播音员”播出这则报道,大家仔细听,了解相应的内容。  
可以在笔记本上记录。  
三、 学生听读  
教师以较慢的语速朗读这篇课文。  
故意读错三处。  
四、 体会“信息与选材“  
第一步:  
让学生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消息的主要内容。  
强调在阅读“消息”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明确“消息”标题的特点: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为“正题”,正题概括了报道的中心事件事件。  
“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为“副题”,突出了中国得票数之多,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第二步:  
进一步交流本则消息中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明确这六点即消息的“六要素”,是我们在阅读中要注意的。  
第三步:  
重点交流“消息中写到了哪些人物”。  
依次有:萨马兰奇、李岗清、何振梁、“一位来自韩国的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卡基•瓦特、刘淇、郞平。  
思考:  
这一事件中相关的人物非常多,为什么在消息中特别提到了这些人呢?  
明确:  
这些人物各有其代表性,选择这些人物的表现来写,很好地反映出了事件的全貌。  
五、 体会“结构与组成”  
第一步:  
引导学生注意上述内容的具体安排,体会消息之“倒金字塔”结构特点。  
第二步:  
共同明确本则消息的三个组成部分——导语(第1至2段)、主体(第3至10段)、结语(第11段)。  
复习:  
一则消息主要分为五个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第三步:  
补充有关“电头”的知识:  
“新华社莫斯科7月13日电(记者许基仁、刘广、林熔)”为此则消息的“电头”。  
“新华社”点出了“媒体”。  
“莫斯科”点明了报道的“地点”。以上两点体现出消息“内容真实”的特点。  
“7月13日”点明了报道的“时间”,体现出消息“迅速即时”的特点。  
“(记者许基仁、刘广、林熔)”点明了此则消息的“作者”,也体现了消息“内容真实”的特点。  
六、 体会“语言与词汇”  
第一步:  
由学生找出刚才教师朗读中出现的与原文不符之处,分析比较。  
第1处:  
原文“在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用平稳的语调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主办城市后……”  
教师将“平稳”读成了“平淡”。  
比较:  
“平淡”,意为平常、没有曲折。在此显得对此结果漠不关心、无动于衷,与事实不符。  
“平稳”,意为平安稳定,没有波动或危险。在此,符合宣布者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身份,显得庄重正式。  
第2处:  
原文“聚集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眼睛湿润了。”  
教师将“聚集”读成“集中”。  
比较:  
“集中”,意为把分散的人、事物、力量等聚集起来。往往是有计划、有组织的行为。  
“聚集”,意为集合或凑在一起。在此体现出一种自发性,更符合实际。  
第3处:  
原文“多伦多22票”。  
教师将“22”读成“20”。  
明确:新闻报道必须严格按照实际情况来写作。  
第二步:  
小结,明确消息“语言简明准确”的特点。引导注意词语间的细微差别,重视用词的准确。  
第三步:  
强调“词语积累”。  
例:  
矜持——竭力保持端庄严肃的态度。  
信守——忠诚地遵守。  
溢于言表——指感情通过言辞、神情流露出来。  
风度翩翩——形容举止洒脱。  
众望所归——大众的愿望一直归向的。  
人心所向——为人们所向往、拥护的。  
七、 随堂练习  
学生完成《课时作业》相应题目。  
板书设计:  
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    ——正题  
得票数比第二名多34票      ——副题  
信息与选材    (六要素)  
结构与组成    (五部分)  
语言与词汇    (勤积累)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