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教案1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15-01-02  | 
 
 
 《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 
一、知识概述 
  《爱因斯坦与艺术》是夹叙夹议型的议论文,通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揭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性与统一性,指出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深邃的文化背景。作者高屋建瓴地看待科学、艺术、哲学三者间的关系,从哲学、美学的角度全方位地看世界;他以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密切关系为例,论证科学与艺术是人类智慧的两个方面,它们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研究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人当拥有这般审视天地之大美的心胸,这才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只有怀着这一崇高目标的人才有可能做出伟大贡献。文章的观点具有高度前瞻性,这一观点形成于五六十年代作者在北大求学期间,并在21世纪得到充分发展。这一观点针对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将学科专业越分越细、观察世界的视角越来越窄的弊病,为知识界、教育界正确认识世界和科学部署学科专业提供了思路,也为莘莘学子如何正确对待专业知识学习提供了理论依据。 
  《说数》是一篇科学散文,介绍的对象是数学。而数学向来是思辨的科学,素以抽象艰深著称。其实,数学之思辨基于逻辑公理系统,如能按部就班循序而进,就可以化难为易。抽象源于实际,而又应用于实际,如能从其原型说数,就可以具象思维来理解抽象原理,而这显然就是作者写作《说数》所作的尝试。既然数学中蕴含着真理,就一定能从中发掘出美。而诗与数学相似,好诗就如清澈的水晶那样晶莹剔透、流光溢彩,数学的逻辑公理系统也是通体透明、一尘不沾。 
  东方和西方古代的哲人都曾探求过宇宙的秘密,仰观俯察,呕心沥血。古希腊以及西洋近代哲人如何探究宇宙的奥妙,我们且不去说,单说充满智慧的中国古代哲人,他们是如何以独特的“默而识之”的韧劲去解读宇宙万物的秘密的。四时运行,万物繁衍,时隐时现,秘而不宣。然而,它们是美丽的,有着永恒的美丽的精神。这种精神的美,得靠人类的智慧去揭示、表述和传播,让它们的灵光照耀人间。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散文家杨文丰所著的这4篇散文,处处闪现着学识与智慧的灵光。读《蓝地球》,感受到生命的回归,新生的美丽。蔚蓝——生命和青春的色彩,使所有活着的生物得到喜悦。读《“晨昏线”寓言》,我们读出了对人类生存、命运的精辟启示。杨文丰的自然笔记,看似自然描述,但实际上写的是宇宙万物的辨证规律。 
二、重难点概述 
(一)《爱因斯坦与艺术》 
1、写作背景 
  赵鑫珊:20岁那年,我读到日本物理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汤川秀树写的一本物理书;在扉页上,作者用庄子的一句名言作为题记:“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这给了我的精神双重的震撼。第一重震撼当然是这句格言本身所具有的气魄。研究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的人当拥有这般审视天地之大美的心胸,这才是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目标。只有怀着这一崇高目标的人才有可能作出伟大贡献。为什么在我国的高等院校数学、物理教科书的扉页上,不把庄子的这句格言写上去呢?写了,会拔高广大理工科学生的心胸,并造就一个中国的爱因斯坦。第二重震撼,我是从一位外国人,而且是二位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   |   
 
   
     
         
          | 标题: | 
          《爱因斯坦与艺术》《说数》《自然笔记》教案1 | 
         
         
          | 文件大小: | 
          14K | 
         
         
          | 文件格式: | 
          rar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