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李清照  
教学目标  
1、理解词上下阕的含义。  
2、理解诗人在词中表现出的愁。  
教程:  
一、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宋代女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早年受到过较好的文化教养。她工书,能文,兼通韵律。晚年过着孤苦伶仃的孀居生活。  
二、赏析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连用十四个叠词,总写心表的悲哀,为全词创造了悲凉的气氛,奠定了愁苦不堪基调。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1、用“寻觅”的动作反映心情空虚怅惘,无所依托的情境。  
2、寻觅之后,没发现可以聊慰寂寞的东西。顿感周围的环境 “冷冷清清”,这是有感 于外。  
3、国破家亡,夫死物失,流离失所,孤独无依,内心自然感到“凄凄惨惨”  
4、由凄惨可怜更感“戚戚”,即悲伤,忧愁之极。  
乍暖还寒的时候,最难将息。(气候令人生愁)  
写身体不佳是由于气候多变的缘故,其实环境的冷清,内心的悲伤都 包含在其中。  
优裕,安宁,美满(幸福) ------ 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痛苦)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晚风逼人生愁)  
愁苦太甚,酒难解愁,便觉酒味也淡了。  
明与以酒御寒,难敌风急,暗寓以酒浇愁,愁更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早时相识,(雁声入耳生愁)  
鸿雁传书,已成为过去昔日的欢乐又是那么遥不可及,让人伤心不已。这不是词人的个人感受,也反映了乱离社会广大妇女饱经忧患的不幸遭遇。  
下阕: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开头三句由景入情,情景交融。  
又用三层写出令人生愁的情景  
1、黄花凋零生愁。  
以花的命运暗示人的苦境。  
2、写日长难忘生愁  
白天尚且难熬,漫漫长夜更无法形容,的确是度日如年,一种难言的忧苦蕴藏在这平淡朴质的语言中,耐人寻味。  
3、雨滴梧桐生愁  
秋色愁人,秋雨更添愁绪,雨滴落在梧桐叶,也打在词人的心坎上。以声衬情,无法自抑。  
最后一句,总括以上六层令人生愁的情形,这样的处境,遭遇,此时此刻的痛苦,忧伤,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了呢?用反问结束全篇,给人以无限的联想。  
三,总结  
1、景随情迁  
写风急时的寒冷,以淡酒的难敌相衬  
写雁过时的伤心,却偏偏说它是旧时的相识  
写菊花的堆积,责怪无人采摘  
写黄昏时的梧桐雨,却出现了作者孤独地倚窗凝痴。  
2、明白如话的语言  
口语化的语言,通俗易懂,运用白描手法,毫无雕琢痕迹。  
3、叠词的运用  
既准确形象生动,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  
四、课堂作业  
练习册 课后思考题 二三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