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八则》 
复习要点: 
1、了解并积累孔子及《论语》的有关常识 
2、能够根据题干中的要求填入正确的语句。(孔子经典语句的积累,本考点出现在第一题诗句积累部分。) 
3、思考为学与修身的相关问题,体验并追求理想的学习境界和高尚的人格品性。 
习题: 
1、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学名人之一。 
2、《论语》意为           。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编撰而成。它以         和        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                           并称为“四书”。 
3、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认为对于自己学过的知识,应该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认为与同门的人相识是快乐的,所以他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别人不理解自己时,孔子认为应该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自己品德修养的形成,所以应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孔子认为对待事物应持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生活中,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随时以周围的人为借鉴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与“取长补短”的意思相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表明人人都可以为人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说明人重在自身修养,不必要求别人一定了解自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11)在考场上,监考教师经常引用《论语》中哪个句子告诫我们要诚实答卷: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12)告诫人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也要反思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答案: 
1、丘,仲尼。儒家 
2、语言的论纂(zuǎn);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语录体和对话;《大学》、《中庸》、《孟子》 
3、(1)学而时习之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