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案19
  | 
 | 
作者:lhs3363602  上传者:lhs3363602  日期:16-05-10  | 
 
 
                   27、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2、疏通文意, 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著有《范文正公集》等。 
2、背景资料。《岳阳楼记》是范仲淹被罢去参知政事而贬官河南邓州时,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写的。膝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幅《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滕子京与范仲淹同年举进士,因才华出众但豪迈自负,被权贵所嫉,贬谪到岳州做太守。范仲淹熟知他的思想和性格,经常想劝慰他,却一直无机会。适逢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请范仲淹代笔记胜,这就给了范仲淹一个规箴知己的好机会,因自己在贬中,亦有抒发自己理想的需要,于是范仲淹就写下了这篇抒发自己胸襟、规劝朋友的千古名篇。  
  作者用简洁凝练的语言,叙说了事情本末,描述了洞庭湖的大观胜概,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寓含着作者在政治改革失败后,忧国忧民之心不改的痴情。 
二、整体感知 
1、听读课文并解决生字词 
指导朗读其气势之壮阔,构制之雄伟,堪称江南三大名楼之首。 
2、学生根据词语疏通文意,  理清文章结构 (共分三个部分)。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1自然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      
    第二部分(2—4自然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一层(2自然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二层(3—4自然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自然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3、词语注释: 
第一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乃:于是         增:扩大      其:指岳阳楼        予:我         
    作文:写(一篇)文章             之:指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第二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夫:指示代词,那 
    胜:优美 
    衔:用嘴含,引申为包含 
    际涯:边际 
    景象:气象 
    大观:雄伟的景象 
第三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排推:这里是冲的意思 
    耀:这里指光辉,名词 
    潜:没于水,引申为潜藏,隐没 
    去国:离开国都。国,国都、京城 
    萧然:萧条冷落的样子 
第五段需要补充的词语意思 
    嗟夫:感叹声。夫,表感叹语气 
    心:这里指思想感情 
    然则:然,这样,指上文“进亦忧,退亦忧”。则,连词,就,那么 
4、一词多义: 
则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判断词,是 
  然则北通巫峡:连词,那么 
极 
  南极潇湘:尽,直通 
  此乐何极:穷尽 
或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也许 
和: 
  政通人和:和乐 
  春和景明:和煦 
4、古今异义 
    前人之述备矣:古义 详尽;今义 准备 
    去国怀乡:古义 离开;今义 前往 
    去国怀乡:古义 国都;今义 国家 
    予尝求:古义 曾经;今义 品尝 
    沙鸥翔集:古义 鸟停在树上;今义 泛指聚集 
    微斯人:古义 没有;今义 微小 
    增其旧制:古义 规模;今义 制度 
    属予作文:古义 写文章;今义  文章 
5、通假字 
    百废具兴:同“俱”,全,都 
    属予作文:同“嘱”,嘱托 
三、合作探究 
1、哪些语句记载滕子京的政绩? 
2、“属予作文以记之。”中“之”指代什么? 
3、哪些句子写岳阳楼大观?(洞庭湖全景) 
4、为什么略写岳阳楼之大观? 
5、第二段中,“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6、 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7 课文三 四两段文字描绘了洞庭湖哪两幅画面? 
8 第三四段作者用虚笔设想了一明一暗两个场景,为什么会产生一悲一喜的结果? 
10文中写了几种人的思想感情?作者属于哪一种? 
11、“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之为”指什么? 
12、“古仁人之心”的内涵?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 
14、“进亦忧,退亦忧。”中“进”、“退”各照应什么?“进亦忧”、“退亦忧。”各照应什么? 
15、作者的阔大胸襟,政治抱负?(警句、名句、劝勉滕子京的话、主旨句、中心句、观点)  
16、第五段的议论作用是什么? 
17、“微斯人,吾淮与归?”是一个反问句,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8 、最后一段的时间有什么作用? 
19、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20、“古仁人之心”指的是什么?结合现实生活评价一下“古仁人之心”。 
2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现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22、“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话中哪两个字用得好?说出好在哪里。 
23、如何理解“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句话? 
2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描写岳阳楼、 洞庭湖的美景,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七、教后记: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