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季》教学设计4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07-10  |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季》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熟读成诵。赏析写景佳句,体会写景的方法。 
    2、感悟自然的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赏析写景佳句,体会写景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点拨,引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  
课前预习: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分别找出每个片段中描写了哪些景物,并指出其特点。  
3、在文中画出每个片段中写景的佳句,进行赏析。  
4、能总结常见的写景方法。  
 
课堂活动: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新课之前,老师与大家分享两首有关四季的古诗,这两首古诗分别描写了哪两个季节?各自写出了这个季节的什么特点?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明确:春季。春意浓郁、生机蓬勃。 
2、《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明确:秋色绚丽,与春光争胜。 
学生活动:大声朗读这两首诗歌,并思考作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予以评价,学生回答,不苛求答案标准,意思对即可,多鼓励。 
过渡语:诗歌语言精练,并选用特有的景物,表现了诗人心中这一季节的特点。春有芳草如茵,花红柳绿;夏有烈日炎炎,绿树阴浓;秋有五谷丰登,枫叶似火;冬有白雪皑皑,红梅怒放。春夏秋冬,四季轮回,风景各异,美不胜收。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文笔精华——四季》,共同去欣赏四位大家笔下的四季风景。  
诵读。 
过渡语:诵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只有反复诵读才可以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才能品味出文章语言的优美之处。就让我们全身心的投入到诵读之中,感受四季之美。 
明确诵读要求: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这四个写景文段。 
感知文意:找到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你感受到了这一季节的什么特点? 
诵读要求:正确清晰,自然流利地朗读。 
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感情 
2.风采展示:朗读你所喜欢的文段。 
要求:其他同学认真聆听,给出中肯的评价。 
(一)教学环节一——感知文意:找到作者依次描写了哪些自然景物?你感受到了这一季节的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1:3分钟自由朗读时间,阅读文段,在文章中迅速找到所描写到的景物,并概括出此季节的特点。 
教师活动:1:随堂巡视,与同学们交互交流,或解决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活动2:回答四个写景文段中分别描写了哪些景物,表现了这一季节的什么特点? 
学生发言并明确:  
《充满活力的春天》柔和的春风 清新的空气 温暖的太阳  
像一片海的麦苗    星罗棋布的村庄   柳枝的嫩芽  
芦笋的新叶 水中的游鱼 昆虫的苏醒   
季节特点——活力     
《夏夜》天空:星月 密、忙  
        地上:小虫  蛙群  萤火  
季节特点——密忙  热闹 
《晚秋的原野》空中:澄清的天 强烈的白光 
              地上:片片的高梁  衰黄的叶片  
季节特点——美丽   色彩绚丽 
《草原之冬》雪花   柳林   野鸭 圆月  
季节特点——静谧  
教师活动2:对于学生的回答做简单点评,可鼓励其他同学有不同感受。 
风采展示:朗读你所喜欢的文段。 
学生活动:1.请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 
          2.其他同学认真聆听,给出中肯的评价。 
教师活动:对于朗读的同学,多鼓励,从朗读轻重音、节奏、情感角度做点评。 
并结合《充满活力的春天》,简单分析把握哪些重音。 
朗读形式:个人朗读(配乐朗诵)、教师范读、齐读。 
三、欣赏。  
过渡语:优美的文章需要我们用心诵读,更需要我们用心品味。请大家带着欣赏的眼光品读课文。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春夏秋冬”四小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文段下面的赏析文字,你能解决老师给你出示的问题吗? 
春之组:(1)作者描写江南春景扣住了什么特点?请举例说明。 
“一切景语皆情语”,你能体会作者的情感吗? 
夏之组:(1)这段景物描写的顺序是什么? 
作者笔下的夏夜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表现的? 
秋之组:(1)这段景物描写的角度如何?把“晚秋的原野”分别比作什么?(这段景物描写的点睛之笔与反衬之笔分别是什么? 
冬之组:你们可以任选一些角度,赏析自己的语句。 
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读文段,做批注。 
教学环节(一) 
学生活动1:齐读《充满活力的春天》之下的赏析文字。 
教师活动1:以《充满活力的春天》为例,提问:这段写景文字使用了哪两种写法? 
学生回答:写意和工笔 
教师活动2:教师结合相关图片介绍“写意”与“工笔”。 
明确:写意法——一种国画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在文学创作中,被称为“白描”,用简练的文字,朴实地描写。 
工笔法——一种国画画法,用笔工整细致。在文学创作中,被称为“细描”,即抓住景物的特点精雕细刻、细致入微、一丝不苟地描写。 
学生活动2:在此文段中找到使用工笔写法的一处,赏析。 
(教师予以点评,或补充) 
教学环节(二)学生展示赏析结果。 
学生活动:上讲台赏析语句。(一人朗读,一人赏析。) 
教师活动:做点评,或延伸追问。 
 
课堂可预设、生成性答案:《充满活力的春天》写意法:春天的江南是美丽的,风很柔和,气很清新,太阳很温暖。 
工笔法:(1)从修辞角度赏析。 
比喻——大田里的麦苗像一片海,星罗棋布的村庄是不沉的舟;水底一群群的游鱼,一动不动地正儿八经停在那儿,好像待命出发的潜艇队伍。 
拟人:河边的柳枝吐了嫩芽,芦笋也钻出来放叶透青了;河道里平静的水,从冬天的素净中苏醒过来,大自然的色彩把它打扮的青青翠翠。 
(2)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比如:吐、钻、苏醒、打扮、冲等准确生动的动词。 
(3)动静结合的角度赏析。 
总之,扣住春天的特点“活力”来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先写天空的星星和月亮。 
        再写地面的生物(由近到远)  
《夏夜》比喻:新鲜奇妙 
           
 
                比喻  排比 
                写景顺序:先仰视后俯视 
《晚秋的原野》  丰满的穗头——点睛之笔 
                衰黄的叶片——反衬之笔 
              修辞:比喻   拟人                
《草原之冬》  写法:动静结合 
              色彩变幻等 
(在赏析中,再加强诵读,进而体会语言的优美。)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明确一下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景物的? 
明确:(1)抓住特征描写景物; (2)按照顺序描写景物; (3)运用手法描写景物; (4)选择佳句描写景物。 ……  
课后作业: 
1.请同学们课后反复诵读四个写景文段,背诵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 
2.丰富自己的语言储备,积累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文笔精华——四季 
           1.抓住特征 
           2.按照顺序     
描写景物   3. 运用手法(写意工笔结合、动静结合等)   
           4.选词造句(动词、形容词;修辞等)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