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 
作者:   上传者:tomacc  日期:19-12-06  | 
 
 
 2019年重庆高2020级高三上期期中考试 
语文测试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孔子的教育哲学中,道德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通过音乐建立和维护社会统一、宜人的法定秩序,最终实现社会的“大治”。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也认为音乐教育承担着把人教育成美的人、完善的人的重要功能。 
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注重心与乐的相通相融,讲究韵味的深邃悠长。通过传统音乐文化的学习,增强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是学生美育的重要途径。如箫、筝、笛等民族独奏乐器因其清丽婉转的音色特点,适于表现悠闲淡泊的审美情致。京剧、昆曲、越剧等戏曲剧种,其唱腔唱词、伴奏乐器、服饰舞美等都有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判断力形成的过程,也是审美修养提升的重要途径。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好的音乐对社会精神风尚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传统音乐的学习,能让学生与优秀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自然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产生共鸣,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进而培养起对人类、自然以及一切美好事物的关爱之情,树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最终达到理想人格的养成。 
然而,回顾我国百余年来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传统音乐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 
20世纪初,西方音乐对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后来许多学者接受并采纳了西方的音乐标准,忽视了中国音乐理论体系的深入探讨挖掘。时至今日,历经数代音乐人的努力,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已积累了一定成果,但在学校音乐教育中重“西洋”、轻“民族”的现象仍然存在。此外,传统音乐教育功利性现象凸显。在追求奖项、等级等的“锦标主义”思想驱动下,民族器乐的学习开始更多地追求技术、速度,许多学习民乐的学生,虽然拥有较好的技术,却缺乏神韵。传统音乐植根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应在充分了解其文化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功利性的学习很难真正继承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 
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适应当代的传统音乐教育体系已刻不容缓。只有立足于文化视角,充分认识我国传统音乐的价值,并选择反映中华民族精神风貌、音乐语言和音乐风格的优秀作品,并将其进行合理的教材化、课程化,作为学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进行学校传承,才能使传统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中国的传统音乐,几千年来均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方式,这种方式在近代则被学堂乐歌所取代,在学校音乐教育中几已销声匿迹。但事实上,“口传心授”不仅并不落后,而且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开放性的传承方式。“口传心授”既强调直觉的整体把握,又强调传授者和继承者双方之间的心灵沟通,通过音乐的直接唱、奏以及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手 |   |   
 
   
     
         
          | 标题: | 
          重庆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 文件大小: | 
          106K | 
         
         
          | 文件格式: | 
          zip | 
         
 
          | 作者: | 
            | 
         
         
          | 下载地址: | 
           点击本地免费下载
  下载说明 阅读说明
 下载工具 | 
         
            
          | 下载说明: | 
           
* 本站所有的资料都是免费的 
* 使用本资料有困难请阅读说明或给管理员留言。
  
 | 
         
       
     | 
    暂无图片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