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教案2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6-02-11  |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2、学习按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道路和先烈们的光辉业绩。  
 
【教学重点】① 按一定顺序说明事物 ②了解中国革命所经历的艰苦历程  
 
【教学难点】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学法指导】  
 
1、关于说明文:  
 
(1)说明文,是一种以        为基本表达方式,常用于客观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道理的  
 
一种文体。具体来说,即说明事物的     、    、    和     等;解说事理。  
 
(2)阅读说明文,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            第二:               第三:                    
 
(3)说明的顺序有:       、      、        .  
 
2、关于题目:  
 
文章以                   作为正题,这是          的亲笔题词,提示了全文的主题,表明作者要歌颂的对象;副题是                       ,说明作者是由瞻仰首都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去赞颂人民英雄的,标明文章所要介绍的建筑物,这是全文说明的对象。(这是常见的副题的一个作用──限制规定表现主题的范围。)  
 
【教学过程】  
 
一、1、初读课文,总结重点字词,写在下面。  
 
2、再读课文,完成下列填空。  
 
我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是                        。  
 
于          动工,经过五年修建,到1958年4月22日建成。  
 
作者      在纪念碑落成后,揭幕前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纪念碑,于  月  日写下《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  
 
从地面到杯顶高    米,用了     块花岗石和汉白玉。周围栏杆使用的材料是     。  
 
纪念碑的碑心石重    吨,高     米。正面题词是                 ,是      写的;背面的碑文是      (谁)起草,      书写的。碑身两侧是            组成的花纹。  
 
小碑座四周雕刻着由               组成的大花圈。碑顶是具有民族传统的        。  
 
10块汉白玉大浮雕雕在纪念碑的        ,从东到北共长     米,高     米。  
 
按时间顺序排列各浮雕。                                                     
 
                                                                          
 
二、划分段落层次,理清文章结构,并概括主要内容。  
 
(一)(1)说明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时的心情和总的印象。  
 
(二)(2-10)介绍纪念碑的位置、环境、建碑的由来以及碑的构造、碑文、浮雕等。  
 
¤ 第一层:  
 
¤ 第二层:  
 
¤ 第三层:  
 
(三)(11)总结瞻仰后的深切感受。  
 
三、通过对文章结够的分析,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完成表格。  
 
[说明顺序]  
 
瞻仰路线                      观察内容 空间、方位 顺序  
 
矗立的纪念碑“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  
 
整座碑的高度整座碑的质料  
 
四周的汉白玉栏杆       正面:毛泽东同志的题字碑身   背面:周恩来同志亲手写的碑文两侧:装饰花纹碑座:四周的花圈碑顶:小庑殿顶  
 
十块浮雕的高度、总长度、耐久性等二幅浮雕第三、四、五幅浮雕第六、七幅浮雕第八幅浮雕及九、十两块装饰性浮雕  
 
1、全文采用边瞻仰、边介绍的形式,根据作者的观察所得,围绕纪念碑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以瞻仰者本人的        顺序为主,以纪念碑       顺序为辅组织材料的方法。这篇文章既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从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还有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  
 
2、这篇文章既有由远及近,由外围到中央的空间顺序,又有从上到下、从东到北的方位顺序,还有由近代到现代的时间顺序。文章按一定顺序说明的好处是                。  
 
四、通过本文初步认识记叙文和说明文的区别。  
 
1、记叙(记述和叙述)、说明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2、记叙文,泛指一种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来表达思想感情的文章,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常用于客观说明某种事物或某种道理。  
 
3、 为了达到一定的效果,常常在一种文体中,几种表达方式穿插使用(不改变文章性质)。  
 
例如本册《故乡》中在写到“狗气杀”时后面括号内的文字使用了      表达方式,其作用是     
 
   。本文则是以说明为主,兼用了记叙、描写的表达方式:本文第三段第三句使用了     表达方式,其表达作用是                 。第九段第三句主要用了      表达方式,作用是       
 
          。虽本文有很多的记叙描写的文字,它仍然是说明文的依据是                    。  
 
五、本文的结构特点:文中的前后照应。  
 
1、本文开头和结尾两个自然段使用了         表达方式。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最后一段的三句话分别和前文哪一部分照应?  
 
2、 照应的作用。  
 
六、中心思想的表达。  
 
说明文的中心与记叙文的中心的表达有所不同,它只要通过对事物或道理本身的说明及相关情况的介绍来表现的。本文正是通过对纪念碑的特点的说明及相关情况的介绍表达了明确的中心思想,那就是                                                                     。  
 
七、品味说明文的语言。(要点:准确、简明、形象)  
 
(1) 找出第一段文字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并体会这些词在这里的作用。  
 
(2)关于牡丹花、荷花、菊花的象征意义:  
 
  牡丹,号称“花中之王”,素有“国色天香”之誉,一向被推崇为“中国名花之最”。被视为             的象征。菊花,以其                     品格赢得了美誉。  
 
  荷花,又称莲花。自从宋代周敦颐《爱莲说》赞美荷花“出淤泥而不染”后,便赢得了“花中君子”的美誉,并作为                           的象征。  
 
(3)找出描写“武昌起义”这幅浮雕的动词谓语,并用一二句话说明它的表达作用;找出揭示辛亥革命意义的句子。  
 
 
 
      
 
(4)阅读第10段:作者运用了哪些词,来突出“渡江”这幅浮雕的雄壮景象?找出并分析。  
 
 
 
 
 
【布置作业】1、自学另外三篇说明文,据自己的进度完成同步训练,做活动设计(包括作文)。  
 
              2、将期中考试卷上错题在作业本上重做一遍。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