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训练 
  
1.下列句中加粗字与对应成语相同语素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即道人意中事,鞠毫发爽。  ②屡试不爽 
B.①执图诣寺后,有古陵蔚起。  ②云蒸霞蔚 
C.①行比一乡,德合一君。  ②鳞次栉比 
D.①夫妻向隅,茅舍无烟。  ②负隅顽抗 
2.下列句中加粗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而后乃今培  培:凭借 
B.舅姑爱其子,不能御  御:控制 
C.操童子业,久不售  售:出售 
D.与方子公同登,迟月生公石上  迟:等候 
3.下列加粗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成然之  ②景从云合  ③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④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⑤吏吴两载,登虎丘者六  ⑥辄倾数家之产  ⑦得佳者笼养之  ⑧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⑨细疏其能  ⑩成以其小,劣之 
[    ] 
A.①⑩/②③⑦/④⑤⑧⑨/⑥ 
B.①⑩/②⑦/③④⑤⑧⑨/⑥ 
C.①⑥/②④⑦/③⑤⑧⑨/⑩ 
D.①⑥/③⑦/②④⑤⑧⑨/⑩ 
4.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宽其同气之罪  同气:同胞兄弟 
B.幸被齿发,何敢负德  齿发:牙齿和头发 
C.或以尺书寄托侍者  尺书:代指书信 
D.乌纱之横、皂隶之俗  乌纱:代指官吏 
5.下列各组句中加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②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B.①掭以尖草,不出  ②宰以卓异闻 
C.①今日见辱问于长者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①倾城阖户,连臂而至  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 
6.对《柳毅传》赏析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柳毅传》中写龙女的不幸婚姻是由“父母配嫁”,这暗示出龙女夫妇失和。是因为婚姻不出于自由的选择,表明作者主张婚姻应该自主。 
B.小说中柳毅救助小龙女,完全是出于对封建婚姻压迫妇女的不平和激情,是对一个弱女子的同情,本人并无其他的企图。 
C.《柳毅传》通过柳毅和龙女的相遇、龙女托人捎书这一情节和情节中的对话,突出地刻画了他同情不幸,见义勇为,不负重托的高贵品质。 
D.《柳毅传》的故事情节虽然设计巧妙、奇特,但有些情节不合生活的逻辑,给人的感觉是浪漫有余,现实不足。 
7.对《虎丘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作者在第一段尽管说“其山无高岩邃壑”,却因其“近城”而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人,这样,作者就确定了他的审美重心:不在林泉岩壑,而在游人游客。 
B.本文作者着力记录某一次中秋夜的游览实景,从市民的游览热潮中觅得新的感受,有着浓重的世俗情味。 
C.本文善用比喻,譬如“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雷辊电霍”几句,可谓文思妙绝。“雁”句言人之盛,“霞”句言服之色,“雷”句言乐之声,声色交错,文势波荡。 
D.本文善用侧面烘托,如“听者消魂”“飞鸟为之徘徊,壮士听而下泪”几句,突出轻悠亮彻的小夜曲的美妙,反映作者独特的感受。 
  
参考答案 
  
1.A(A项都有“差错”的意思;B项①意为“高大”,②意为“聚集”;C项①意为“合”,②意为“排列”;D项①意为“墙角”,②意为“山势险要的地方”。) 
2.C(“售”在句中是“考取”的意思。) 
3.B(①⑩是意动用法,②⑦名词作状语,③④⑤⑧⑨是名词作动词,⑥是使动用法。) 
4.B(齿发:谦称自己的身子。) 
5.D(D项都是表修饰关系的连词;A项①句是动词,“到……去”的意思,②句是代词,“他”的意思;B项①句是介词,“用”的意思,②句是介词,“因为”的意思;C项①句介词“被”的意思,②句是介词“从、向”的意思。) 
6.D(作者是处处注意到生活的逻辑,给人的感觉是虽出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 
7.B(从后文“登虎丘者六”、“每至是日”可知,作者不是某一次游览的实录,而是六次登虎丘的印象的综合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