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在自由和力量中飞翔 
上海市奉贤区育秀实验学校  张志芳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 
    2、讨论交流,感受诗人的激情,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生活态度。 
说明: 
    这首诗是美国诗人惠特曼的作品。惠特曼是美国最伟大的民主诗人,他歌颂民主自由,他的诗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生气勃勃的精神。本诗就充分体现了惠特曼诗歌的这一特色。诗歌虽然篇幅短小,但诗人用象征、对比的手法,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对于生活的态度。因此,应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歌的基础之上,开展讨论交流,从而体会诗歌的象征意义,把握诗歌的主题,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象征意义,理解对比的作用,激发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说明: 
    七年级的学生已在第一学期接触到了象征手法,此诗中作者多处运用了象征手法,理解这些诗句的象征意义,对整首诗的把握起到关键作用。因而,教学中要给学生反复朗读、思考的时空,让他们在对具体诗句的感悟中,加深体会。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凸现了诗人的生活态度,通过对诗人生活态度的分析,引导学生养成积极的人生观。 
  
 [教学过程] 
  
| 
 教学环节  | 
 教师活动预设  | 
 学生活动预设  | 
 设计意图  |  
| 
 创设情境 
导入课文  | 
 出示图片(雄鹰、海鸥飞翔图)。 
1、  请学生谈谈看后感受。 
2、  过渡,揭示学习任务。   | 
 认真观看,自由发言,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观看后的感受。  | 
 情境创设,激发学习兴趣,为本诗的学习作铺垫。  |  
| 
 诵读全诗 
  
整体感知 
  
  
教学环节  | 
 1、  出示诗歌,简介作者。 
2、  诵读全诗。 
3、  用一句话说说诗人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活动预设  | 
 1、交流作者资料。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个别读,小组读,齐读)。 
3、独立思考后,全班学生活动预设  | 
 此诗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懂,但学生对作者比较陌生。因此,在了解作者的基础上,再通过初步阅读,有助于把设计意图  |  
| 
    | 
    | 
 交流(诗人告诉了我们他自己的生活态度)。  | 
 握诗人的创作意图。 
   |  
| 
 深入理解 
把握主题  | 
 自主阅读,找出诗中作者选取的具体事物,思考: 
1、说说各有什么象征意义? 
2、分析作者对这些事物的态度有何不同?(明确作者积极独立的生活态度)  | 
 1、自由朗读,体会。 
2、畅所欲言,交流:爱唱的小鸟、雄鹰、海鸥、金丝雀、学舌鸟、蓝天各象征着什么?“甜点的颤音”意味着什么? 
3、讨论:作者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在讨论中共同感悟作者的生活态度。  | 
 本诗运用象征、对比的手法,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有效地解决这两点,就能突破教学重点。 
      |  
| 
 联系实际 
拓展迁移  | 
 1、  说说你所知道的与作者具有同样生活态度的人。 
2、  谈谈本诗对你有何启示?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活?  | 
 1、  根据各自的生活积累,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2、  自主发言,说说你将如何学习诗人,看待生活。  |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文本迁移到生活,以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   
[思路点拨] 
    本诗的教学还可以从最后一句入手,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要去自由、欢乐、力量和意志的蓝天展翅翱翔”,“蓝天”象征着什么?然后回到诗中,通过对具体诗句的理解和感悟,把握诗歌的主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 
[练习举隅] 
    1、  背诵积累这首诗。 
    2、  运用象征手法,创作一首小诗,表达你对生活的认识。 
    3、  课外了解惠特曼的其他诗作(推荐阅读《草叶集》)。 
(2、3任选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