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那冷雨》赏析
  | 
 | 
作者:   上传者:admin  日期:05-11-22  | 
 
 
 (余光中)余光中,福建省永春縣人。民國十七年生於南京。余氏就讀大學時,已在報 
刊發表新詩及短評. 大學畢業,出版詩集,四十三年,創立藍星詩社,並陸續發 
表散文作品。 
  余氏兼擅新詩與散文,風格多變,著作豐富,新詩集有五陵少年、白玉苦瓜、 
與永恆拔河等,散文集有左手的謬思、逍遙遊、焚鶴人、聽聽那冷雨,分水嶺上 
等。 
  「題解」 
  本文選自聽聽那冷雨。作者身逢家國之變,作品常流露濃厚的家國之思。本 
文以微寒潮濕的春雨象徵心情,並以雨聲、雨景為引子,回憶自己半生漂泊的經 
歷,文中屢引古人詩詞,以襯托出對故國河山與傳統文化的追思嚮往之情。行文 
時空交錯,句式多變,實驗性極強。 
  主旨:藉雨聲雨景,回憶生平往事,以寄託對故國河山與傳統文化的嚮慕之 
情。 
  「賞析」 
  以描寫望著雨中的家的心情終,作者在中間各段採取時空交錯的寫法:忽而 
過去,忽而現在;忽而故國,忽而異域,又隨時回到台灣,回到廈門街,文理知 
錯綜,是作者企圖以此表達訴說不盡的複雜情緒;而其無礙的文才,足令讀者的 
心情隨作者的心靈轉換而起落,卻不會感到凌亂無章。 
  細讀之後發現主旨、內涵很簡單,都在表達作者的中國意識、對中華文化的 
讚美與眷戀。該文特殊之處其實在於形式,解構文字,打破書寫的秩序,以敲打 
樂的形式,依靠句子的長短組合變化,達成絕對的音樂感。大量運用中文的長短 
句,造成結構上的美感,又用同音異義的字造成錯綜變化。 
  一氣呵成,不能中斷,是他形式上的特色,尤其在最後一句「清明這季雨」 
忽然收短,與之前的長句一同形成強烈的節奏感,以及無限的感嘆. 完全用作詩 
的方法,句子的長正好表現出雨下個不停,形象上的淅淅瀝瀝呼之欲出。 
  這篇文章是那個充滿著昔日家國憂愁之思年代的文字。時日久遠,但今日讀 
之,仍然覺得是所讀過的音樂性韻律最強的一篇文字。詩人為文,文字特別凝斂 
生動而富有韻律感。許多人評論感覺上喜愛余光中的散文更甚於他的詩。 
  《聽聽那冷雨》的修辭技巧從聽聽那冷雨中可以學到最多的應該就是" 豐富 
的修辭" 技巧吧(一)生動的比喻比喻是一種「借彼喻此」的修辭法,有二件或 
二件以上事物中有相類似之處,以「那」件有類似點的事物來比方說明「這」件 
事物的,就叫「比喻」。通常用" 像" 、" 如" 等喻詞來聯接兩件事物。 
  例如:△美國的西部,多山多沙漠,千里乾旱,天,藍似安格羅?薩克遜人 
的眼睛,地,紅如印地安人的肌膚,雲,卻是罕見的白鳥. △據說住在竹樓上面, 
急雨聲如瀑布,密雪聲比碎玉……。 
  (二)勻稱的對偶語文中在形式上,上下兩句的字數相等,句法相似,結構 
相同,平仄相對的,就叫「對偶」。就內容上而言,意義相近者為「正對」,意 
義相反者為「反對」。 
  例如:△先是料料峭峭,繼而雨季開始,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 
潮潮地溼溼,即連在夢裡,也似乎把傘撐著。 
  △那雪,白得虛虛幻幻,冷得清清醒醒,………。 
  (三)鮮明的轉化描述一件事物時,轉變其原來的性質,化為另一種本質截 
然不同的事物,來加以形容敘述,叫作「轉化」,又稱為「比擬」。可以分為擬 
物為人、擬人為物和擬虛為實三種. 例如:△索性把溼溼的灰雨凍成乾乾爽爽的 
白雨,六角形的結晶體在無風的空中迴迴旋旋地降下來,等鬚眉和肩頭白盡時, 
伸手一拂就落了。 
  △雨來了,雨來的時候瓦這麼說,一片瓦說千億片瓦說,說輕輕地奏吧沉沉 
地彈…………。 
  (四)整齊的排比用結構相似的句法,接二連三地表出同範圍、同性質的意 
象,叫做「排比」。 
  例如:△殘山剩水猶如是。皇天后土猶如是。紜紜黔首紛紛黎民從北到南猶 
如是。 
  △那裡面是中國嗎?那裡面當然還是中國永遠是中國。只是杏花春雨已不在, 
牧童遙指已不再,劍門細雨渭城輕塵也都已不再。 
  (五)秩序的層遞凡要說的有兩個以上的事物,這些事物又有大小輕重的比 
例,而且比例又有一定的秩序,所以在說話行文時,依序層層遞進的,叫做「層 
遞」。 
  例如:△雨在他的傘上這城市百萬人的傘上雨衣上屋上天線上,雨下在基隆 
港在防波堤在海峽的船上,清明這季雨。 
  △饒你多少豪情俠氣,怕也經不起三番五次的風吹雨打。一打少年聽雨,紅 
燭昏沉。兩打中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三打白頭聽雨在僧廬下,這便是亡 
宋之痛,一顆敏感心靈的一生:樓上,江上,廟裏,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六)和諧的類疊同一個字詞或語句,接二連三反複地使用,稱為「類疊」。 
  例如:△譬如憑空寫一個「雨」字,點點滴滴,滂滂沱沱,淅瀝淅瀝淅瀝, 
一切雲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聽聽,那冷雨。看看,那冷雨。嗅嗅聞聞,那冷雨,舔舔吧,那冷雨。 
  △雨氣空濛而迷幻,細細嗅嗅,清清爽爽新新,有一點點薄荷的香味。 
  (七)鮮活的倒裝語文中故意顛倒文法上的順序的句子,稱為「倒裝」。 
  例如:△因為雨是最最原始的敲打樂從記憶的彼端敲起。瓦是最最低沉的樂 
器灰濛濛的溫柔覆蓋著聽雨的人,瓦是音樂的雨傘撐起。 
  △每天回家,曲折穿過金門街到廈門街迷宮式的長巷短巷,雨裏風裏,走入 
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雨,該是一滴濕漓漓的靈魂,窗外在喊誰. 「感想」 
  散文要引起讀者的共鳴,不像小說可以借助故事情節的變化多端取勝。不過, 
作者在行文運筆之際,可以引起讀者各種感官的刺激,使讀者如聞如見,如履其 
境,造成感同身受的效果,也能使散文具有引人的魅力。余光中的散文常常要讀 
者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同時「享受」所以,聽聽那冷雨便是一篇富有 
「感覺性」的文章。既然寫文章時,要引起讀者的各種感官刺激,所以在閱讀散 
文的同時,也要將自己的心境融入文章作品中,用感官的感覺去了解散文真正的 
用意,從這一課,讓我體會到了散文的維妙維肖之處,不再有古板或是死氣沉沉 
的感覺,散文的目的不一定是要闡述什麼大道理,作者或許也只是因為一時的突 
發奇想合靈感湧現,這樣子寫出來的文章擁有「真實感」。 
  不愛看書的我,對余光中的現代詩和散文卻有幾分的興趣,到底是哪些特點 
吸引我,我想大概是因為他的作品給予我輕快活潑且充滿生命力的感覺,在近代 
作家中,有誰能像余光中一樣,將他那像萬花筒一樣變化多端的想像力詮釋給讀 
者。縱使是同一篇文章,每次的讀後感總是不一樣,如果我能學到他一絲一毫運 
筆的巧妙,那一定是受用無窮. 最近的我,學會了將自己的感覺寫下來,一方面 
可以抒發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可以讓自己的好同學好朋友了解" 我" 是一個怎 
樣的人,有時候有些話可能說不出口,所以" 寫" 變成了一種最好的表達方式。 
中國歷史文化五千年的傳承不就是靠一個字一個字累積下來的嗎?如今的世界變 
的多采多姿,那也就代表著有更多的空間等著我們去著色呢! |   |   
 
 
 
 
 
 | 
 
 
* 本站是所有资料仅供教学之用。本站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或由会员上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 本站所有的数据都是本地下载,不可能出现不能下载,下载不成功时,请一直重试下载,如果一直不成功,可能是本站出了故障,隔个几分种后再次重新下载,详细请参考下载说明!
 | 
 
| 
 |  
 
 | 
 |